罗岭镇美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日期:2013-01-24 16:22:13 来源: 点击:
2012年10月以来,罗岭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一年起好步,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要求,五大工程齐头并进,注重突出罗岭特色,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居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主抓中心村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四组,其中办公室负责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日常档案管理。制定了《罗岭镇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来规划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经过各级部门的努力,现已初见成效。
一、规划引领,突出特色。罗岭镇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越,是安庆市近郊难得的一块净土。同时,以黄梅戏一代大师严凤英为代表的人文资源丰富,自古就有“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美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自身优势,力求彰显良好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人文资源,积极打造近郊品牌目的地。市级示范点黄梅村,我们突出以严凤英故居为代表戏曲文化,百年龙舟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海潮古庵为代表的禅宗文化以及蓝孔雀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养殖文化,将文化景点串珠成线,形成完整的乡村文化游观光线路;区级示范点小龙山社区和凤溪社区立足融入服务巨石山主景区,树立大景区理念,实施村庄整治,建设配套服务设施。
二、农村改貌,美化环境。环境治理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清运垃圾30余吨,已拆除破旧房屋(含猪圈、厕所)1000平方米,治理当家塘9口,清理塘口沟渠淤泥200吨;硬化环村道路15公里,安装路灯72盏。集镇区投资50万元建成下水道工程,垃圾中转站已顺利竣工,亮化工程已启动实施,主干小龙山路110盏路灯力争春节前启用。整体面貌正在悄然变化,村居环境焕然一新。
三、产业提升,兴镇富民。大力控制传统产业,对塑料产业在区域控制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进行升级改造。大力实施林业二次创业,引进资金1.2亿元开发荒山4000亩,种植观光林业,农民不仅可获得租金收入,而且可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达到让荒山变美,让农民致富的目的。大力发展乡村游,依托既有巨石山“4A级”景区、菜子湖湿地等自然资源,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巨石山今年接纳游客量达到15万人,菜子湖湿地观鸟期游客慕名而来。严凤英故居已整修结束,正在策划重新布展方案,孔雀园已完成规划设计,严凤英故居、海潮庵、百年龙舟与孔雀园已基本形成文化游成熟线路;大力引导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按规模、高效、集约的原则,引进种养能手,连片经营开发,创新经营模式,为近郊游增添新内涵,为农民增收增加新渠道。粳稻丰产片已形成,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采摘园,以及“我家菜园”项目正在火热招商。
四、创新管理,优化服务。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在示范点选择安排上,优先于班子团结,凝聚力、战斗力强,工作推得动,群众信得过的村(社区),也让他们在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锻炼本领、展示才干。二是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做到内容、形式、程序“三个到位”,充分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加强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三个组织”建设,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和决策权。三是尝试村民自我管理和约束。以村民组为单位成立由3—5人组成的美好乡村建设管理理事会,由理事会倡导“我出一份力,建设我家乡”,按每户2500亩加上每人500元进行募集美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各户房前屋后治理及外观改造费用,这块资金收支实现在村两委指导下的理事会自发倡议,协商使用,支出公开,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四是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在花园村敬老院探索社会化养老模式,全镇基本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五是强化了公共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六是乡风更加文明,全镇刑事案件发案率和治安案件发案率显著降低,无越级赴省进京访;文体活动经常开展,破除陈规陋习,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全社会呈现安定和谐,积极向上的幸福美景。
上一篇:高青琳到杨桥镇宣店社区走访慰问
下一篇:宜秀区召开校园安全工作联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