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艳 本报通讯员 陈秀根(4月24日安庆日报)
近些年来,安庆市中心城区的加速扩张,城市建设中原有的大量坟墓急需迁出,加上全市殡葬改革尚未启动,群众观念落后、非法利益驱使、公益性公墓建设滞后等原因,导致我市不少山场出现“青山白化”,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在宜秀区,由于山场资源丰富,便于葬坟的特殊地理条件,导致大龙山一带“青山白化”现象严重。治理“青山白化”,不仅仅能改善视野环境,还是保护生态和建设美好乡村重要举措。
自4月1日全市启动“青山白化”整治以来,宜秀区上下联动掀起了一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热潮,在“三沿五区”特别是高速沿线的八个重点区域,从植树护绿、加强管护、加大宣传等方面进行管控。目前已为青山播种绿植近4万株。

为青山再披绿衣
●宜秀区林业部门对合安高速沿线的虾子山片、高速桥片、老虎山片等重点整治区域460亩进行先期治理,按城市绿化标准,以见缝插绿、立体种植的方式,栽植常绿大乔木、配置竹林和小灌木,达到绿化和遮蔽效果。
4月19日,宜秀区大桥街道眉山村虾子山。合安高速从它的山脚下绕山而过,车辆来往频繁。在一个月前,这里的山坡还是光秃秃地一片,散布在山坡上的“白点”格外显眼。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这里已经是另一番景象。
站在山脚下,山坡上曾经显眼的“白点”已经难以看见。高4、5米的蜀桧、雪松连成一道道绿墙,围墓地栽种。每个树都用木寸绑住,在提高成活率的同时,也起到固定的作用。
虾子山高速沿线段的整治已经基本完工,大龙山镇桃元社区齐家山的整治正在进行。记者看到,两卡车的蜀桧已经运到山下,7、8个工人带着手套,接过车上的蜀桧,便扛在肩上,运往山上栽种。虽然蜀桧看上去不大,但因为每棵树的根部都有一个大土球,所以尽管只有1米高,一般每棵树的重量均在70斤左右,而大一些的蜀桧则要6个人才能抬起。
为保证成活率,浇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开!”村民朱顺才朝着山下喊了一声,水泵开动,水流在管子中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朱顺才拖着上百米的管道,挨个给栽种的树木浇水。由于面积大,水管长,光浇水就需要5个人。“目前有100多名工人在山上工作,除了基地的工人之外,周边的群众也积极参与进来了。”桃元社区林业大户朱庆文说,“目前齐家山已经种树600余棵,还要600棵左右就能完工。”
在舒家山记者看到,从外面运来的黄泥土堆在了山脚下,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情况,除了搬树上山之外,还必须挑土。在山上记者看到,山坡上挖好的石宕一个挨着一个,旁边摆放着准备种植的蜀桧,挑土的村民们将挑着上来的土堆在石宕旁边,等待栽种。
宜秀区林业局局长查选国告诉记者,从4月5日开始,宜秀区林业部门对合安高速沿线的虾子山片、高速桥片、老虎山片等重点整治区域460亩进行先期治理,按城市绿化标准,以见缝插绿、立体种植的方式,栽植常绿大乔木、配置竹林和小灌木,达到绿化和遮蔽效果。
大户造林保95%成活率
●以大户造林的模式进行管理,就是防止青山白化的现象出现反复。大户承包之后,除了包种植,还要包成活率,及时发现及时补种,年底结账时,成活率必须达到95%以上。
4月19日傍晚,酝酿已久的一场雨来了。对于朱庆文等承包山头的林业大户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这场雨,不仅大大提高了刚刚种下去的几千株蜀松、雪松的成活率,也让部分取水、浇水困难的山头,得到了雨水的滋润。
朱庆文是个林业大户,在这次“青山白化”整治中,他承包了齐家山、老虎山和夫子岭三个山头的植绿工程。提起这次工程最让他头疼的问题,他说,一个是土,一个是水。而这几乎是所有“青山白化”整治点面临的普遍问题。
位于大龙山镇桃元社区的齐家山,属沙质土,但因为有着“前有照、背有靠”的民间说法,这里的墓地不少。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坡上。上山的路只有多年踩出的羊肠小道。小道上植被已经踩平,裸露出来的是较为松软的沙质土。
“为了提高这种土质植物的成活率,我们就必须大量浇水。”朱庆文说,“但这里山势较高,水压不够,我们用了三个水泵,采用三级提水的方式,保证给每一棵种下的树浇上水。”
与齐家山相比,舒家山的情况则更为特殊。石质山的舒家山不高,但沿线却很长。全山几乎都是石头,这给栽种树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在舒家山记者看到,沿着山坡向上走,两边全是已经打好的石宕,几乎看不到任何泥土,对种植树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宜秀区林业局工程师高中胜告诉记者,每一个石宕的宽度都在1米,深80公分左右,采用风镐打洞的形式打出来的,再从别的地方运土,在石宕中栽种,工程量和工程难度比其它几个点要大。同时,舒家山虽然不高,但沿线长上千米,需要4、5个水泵进行加压提水。
在老虎山山脚下,记者看到了两个大深坑。朱庆文告诉记者,老虎山附近没有水源,只有一个远在400米外,建高速时留下的蓄水池,为了引水过来浇灌,他们先在山脚下挖了一个蓄水池,将400米外的水先引到蓄水池中,再通过高压水泵,从这个蓄水池中提水作业。
“为了将来长期考虑,我们又在山下挖了两个蓄水池,将来浇水就不愁水源问题了。”朱庆文说。
查选国告诉记者,以大户造林的模式进行管理,就是防止青山白化的现象出现反复。“大户承包之后,除了包种植,还要包成活率,及时发现及时补种,年底结账时,成活率必须达到95%以上。”
登记、巡查、宣传一个不少
●自4月1日全市启动“青山白化”整治以来,在“三沿五区”特别是高速沿线的八个重点区域,从植树护绿、加强管护、加大宣传等方面进行管控。
在大桥街道眉山村虾子山西侧山坡,记者看到了头戴红色遮阳帽的苏传政和潘传祥。他们受大桥街道眉山村委会委托对这片山上的坟墓进行摸底登记。他俩一人拎着一个塑料袋,手拿着厚厚一叠“登记表”,顺着山坡上的墓地挨个登记着。将墓主姓名、墓地类型及立碑时间等有关信息填写完毕后,便用毛笔,蘸点红漆,在不显眼的地方,将墓地编上号,再用相机拍下照片。今天,是他们做登记员的第六天,刚刚登记完第387号的有关信息。
面积大,墓地多,且无规则,这给苏传政和潘传祥的登记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也相当耗时间。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5点半,除了中午回家吃午饭的时间之外,其余时间他们都在山上。“刚开始一天登记不了几个,后来几天找到了规律,一天能登记100个左右。”苏传政说。
像苏传政和潘传祥这样的登记员,在宜秀区各乡镇(街道)都有。并以村为单位,以村民自报和村干部挨家挨户逐组、逐山、逐地核准的方式,对“三沿五区”坟墓的数量进行编号登记,建立台帐和电子档案。而调查摸底只是“管”的第一步。
管理的第二步便是巡查,记者了解到,由乡村干部、护林员、殡管信息员组成的乡村联防队对主要山区、坟区加大巡查力度,进行不间断的巡查,确保无新建坟、扩建坟和翻新坟。
“目前,已经建立村(社区)每日巡查、乡镇(街道)定期巡查、城管执法队督察的三级联动巡查制度。”宜秀区民政局龙大华告诉记者,“从整治启动当天开始,每天都有人员在整治点巡逻。目前已经制止两处新建坟墓。”
“目前在农村,很多人的传统观念还是棺葬,并且在自留地或是附近山头私自建坟墓的行为很普遍,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思想上加强宣传。”龙大华告诉记者,自从开始“青山白化”整治以来,涉及到的大龙山、杨桥和大桥办事处三个乡镇8个整治点的就开始了各种宣传工作。
在桃元社区林场,记者看到了张贴在墙上的一张《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信中把“青山白化”防控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措施详细告知村民。而在大龙山镇桃元社区,随处可见“清理乱建坟墓 建设生态村”的标语及横幅,还有宣传车,在各村进行流动宣传。
“经过大力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得到了不少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改变村民们的观念。”龙大华说。
疏堵结合 将建两处公益性公墓
●治理“青山白化”,不仅仅改善视野环境,还是保护生态和建设美好乡村重要举措。宜秀区把“青山白化”防控与推进公墓建设结合起来,倡导“生态葬法”,将再建设2处公益性公墓,目前,公墓的选址工作正在进行。
由于近些年来,安庆市中心城区的加速扩张,城市建设中原有的大量坟墓急需迁出,而安庆市所辖三区中,宜秀区山城资源丰富,便于葬坟的特殊地理条件,加上全市殡葬改革尚未启动,群众观念落后、非法利益驱使、公益性公墓建设滞后等原因,导致宜秀区境内大龙山一带“青山白化”现象严重,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治理‘青山白化’,不仅仅改善视野环境,还是保护生态和建设美好乡村重要举措。”宜秀区委书记李顺琪在全区青山白化防控工作会议上强调。
记者在宜秀区青山白化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宜秀区已建立了区、乡镇街道、村、村民小组、村民五级联动体系和区级领导联系村(社区)、部门包保制度。拟定了《青山白化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安庆市宜秀区青山白化绿化治理实施方案》。自4月1日开展整治工作以来,将“三沿五区”作为重点,对合安高速沿线重点整治区域,已有的坟墓通过高速公路两侧竖广告牌、隔间墙和山体植树绿化的方式,对坟墓进行遮掩,同时由组织专人进行现有坟墓的摸底,并成立联防队,每日巡查监管,严防违规新墓建设。
据宜秀区“青山白化”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显示,截止4月22日,宜秀区共植树37000余株,巡查阻止乱埋乱葬2棺,坟墓摸底登记19982穴。
“由区民政部门摸底管一批,林业部门绿化治理遮一批,城管执法部门巡查堵一批的方式对青山白化现象进行整治。但光堵不行,还必须疏堵结合。”宜秀区区长娄雪松告诉记者,目前,宜秀区已经把“青山白化”防控与推进公墓建设结合起来,倡导“生态葬法”,并按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再建设2处公益性公墓,目前,公墓的选址工作正在进行,确保6月底前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