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宜秀区大龙山镇种粮大户余兴明家的农场里,只闻机器轰隆声,入眼两台旋耕机正在耕田。
在一块方田里,司机宗顺驾驶着旋耕机先粗耕一遍,将土翻过来并将草切断,再细耕两三遍,将土块打碎,如此重复。宗顺解释,旋耕机的操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技术和经验,操作员都要有拖拉机的驾驶证和行车证。
“几天前就开始耕田了,我承包了700亩田,其中400亩种了小麦,不用翻耕,剩下的300亩要翻耕,估计还有五六天就可以结束了。”余兴明告诉记者,为了涵养土壤,去年冬天,在300亩稻田里撒了紫云英种子,现在翻耕,切断的紫云英和稻茬就直接烂在田里,经过一个月的发酵,成为有机肥。等到5月份,就要开始插秧,今年选的是Y两优1号,稳产又好防治病虫害。
余兴明说,“以前春耕的时候,都是用牛,工序复杂且耗时耗力,一天下来,最多翻耕好一亩田,而且每家每户都要养牛,也是一件麻烦事。现在机耕,一天下来可以翻耕100亩,除了给自己家耕之外,我还开展农机服务,给周边的村民耕。”1990年余兴明开始购买农机,尝试机械化耕作,全程机械化到2008年才正式实施。2007年,余兴明和其他5个发起人一起成立了永兴农机农艺综合发展专业合作社,成员现在发展到53人,并被评为省级示范社。现在余兴明一个人就有2台大拖拉机、2台旋耕机、1套育秧设备、3台插秧机、1台撒肥机、2台收割机以及3套植保设施。在保证自己农场耕作外,还帮助周边种粮大户进行机械化耕作。
(张志娟 方华 丁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