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大龙山镇中心社区看到,社区中心小高楼拔地而起,还建房错落有致,超市、药店、饭店等便民服务设施集中齐全,俨然已是城市繁华一角。
“近几年,社区集体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标准产房,加上已经使用的宜中商贸城一期和二期,现在社区每年集体收入有一百多万元,这些钱全部用在公益性项目上。”中心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胡晓余介绍,中心社区根据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制定了新城规划,兴建厂房、商贸城,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还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卫校小区安置点、龙山花苑门面房和宜中商贸城门面房,发展校园经济,目前社区内个体户有222家,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模式。去年,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925元,同比上升15%。
下午3点多,在中心社区居民马文胜和傅昌英开的小炒店里,忙碌了一中午的夫妻俩才吃上午饭,桌上摆满了菜,荤素搭配,马文胜还眯了一小盅酒。“旁边就是学校,来吃饭的,学生占了一半,居民也有,现在一年纯收入大概八九万吧。”马文胜说,以前在外面也是做餐饮,全国各地都做过,后来看家里老人老了、小孩子大了,社区发展形势也很好,2011年10月份就和老婆一起回来盘了个店,继续做老本行。记者环顾了下,马文胜的小饭店分为上下两层,上面是一个圆桌做包厢,下面是几张条桌,加起来大概120平方米。“家里挺好的,以后就不走了,下一步想开个大点的饭店。”傅昌英说,以前一起出去的好多人都回来了,有的回来还办起了厂子。
在马文胜小炒店的斜对面,是胡君昶和姐姐合办的话费服务点。胡君昶去年去从福州大学毕业后,就和姐姐一起在医专安置小区里面租了个小门面,服务居民缴费兼营手机。“那个门面太小了,就换到这来了,现在一年租金一万多块钱,店里的事情主要是姐姐在做,我以后可能还要尝试其他的工作。”胡君昶说。下午四点多的超市比较闲,营业员胡荣琴跟记者聊了起来。“一天八个小时,工作相对比较轻松,而且上班近,走路只用十分钟,方便照顾家。”胡荣琴以前在浙江从事餐饮行业,去年9月份回来到超市上班。据她回忆,“以前这里都是土路,交通不方便,买个东西还要跑到月山,现在改造好了都是水泥路,购物也方便,生活用品附近基本上都能买到,到市区也方便,坐1路公交就行。”
“在发展第三产业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同时,我们注重惠及居民,社区居民每人每个月150块钱的失地农民养老金,新农合保险每人每年要交的60块钱由社区统一交,逢年过节慰问特困户和老干部、老军人等都在这里开支。”胡晓余说,下一步中心社区准备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真正成为社区的支柱产业,从而带动整个社区经济的发展,让社区居民收入更高、生活更幸福。
(方华 丁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