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劲松本报通讯员 陈秀根)近年来,农村图书室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纷纷建起来。如何让快速建起来的图书室,用起来、转起来?安庆市宜秀区从管理标准化、人员专业化入手,把农村图书室变得好看又实用。
“新书还没有看完,区里今天又送来了200多本新书。”在宜秀区西安村图书室,村民王奇弟拿着一本 《三字经》告诉记者,他没事就到图书室来看看书,既长知识又开眼界。
记者看到,图书室里,管理员金梅花正在按少儿、文史、科技分类,将新来的图书整齐上架。
“我们管理的标准和上级图书馆一模一样。上岗前,区里还专门邀请安庆市新华书店图书管理人员对我们进行业务培训。 ”金梅花一边翻看借阅记录,一边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几大本的借阅记录上,登记了完整的个人借阅信息。
宜秀区文体局局长曹金宝告诉记者,自2007年起,区里筹资200多万元给全区58个村和社区全部建成农家书屋,在安庆市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为了激活图书室的文化资源,宜秀区从“配置标准化、人员专业化”入手,与各村、社区签订《宜秀区农家书屋建设目标责任书》,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在配置上,每个书屋面积必须达到30平方米以上,粉刷一新,统一制作标牌、书柜、借书证,并做到图书分类准确、摆放有序。区文广新局专门邀请市新华书店图书管理人员对各村(居)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使农家书屋里书柜整齐、标语温馨,书屋里既有内容,也有看相。
为了调动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区文广新局还对各村(居)兼职的管理员予以适当的经济补贴,有些村(居)还优先安排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员,帮助其就业。白泽湖乡芭茅村的王新腿有残疾。村里让他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他不仅把书屋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在书屋内认真阅读各种科学书籍,并学会家电维修技术,经常为周围群众修理小家电,受到了群众欢迎。
宜秀区农家书屋全天候开放,村民可以通过书屋外张贴的管理员的电话与其取得联系。
“蚊虫乱飞,出手一把灰,谁愿意来?你看,热了有电扇,渴了有开水。有了管理员打扫管理,大家都爱来看书。 ”西安村王庄组82岁的退休干部王华义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