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月以来,我区出重拳、硬举措,一手抓环境治理,一手抓卫生管理,建管并重,以“高位推进、重点推进、合力推进、长效推进”四个推进,扎实做好“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建设绿色家园、生态家园和城市后花园。
高位推进强领导。区委、区政府、区文明委把“三线三边”作为当前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第一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强化“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党政主要领导高位推进、靠前指挥,亲自部署、亲自调度,现场发现问题,现场交办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区文明办把三线三边治理当作当前重点工作,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狠抓措施落实,迅速制定《宜秀区“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层层细化治理任务;建立“区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保户”制度,做到级级有目标、人人有任务、层层抓落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一把手责任制、财政以奖代补制,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严格考核,重奖重罚。
重点推进硬举措。一是充分发挥区内媒体众多优势,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手机报等新闻媒介加强宣传,通过开动流动宣传车、循环播放“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倡议书、发放《致群众一封信》、《倡议书》,在重要路段、集镇、人口聚集区悬挂宣传标语横幅,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户、文明村镇评选等手段扩大宣传效果,坚持走群众路线,注意民意的征集和动员群众的积极参与,真正以群众的自觉行动做好“三线三边”工作。二是召开各个层次征集意见和部署会,多方征集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谋划工作步骤,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直单位分别从条块的角度对“三线三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全面调查摸底和上报;为了使梳理出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以问题落实为工作基础,建立问题整治清单,实行清单逐项销号制,采用一个问题一个编号,对摸排的问题、整治的效果进行对比,着力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发现问题不及时、梳理问题不全面、解决问题不到位等现象,确保问题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区文明办根据问题台账分组对“三线三边”区域进行全面巡查,由区电视台开辟《三线三边大家评》、《三线三边整治在行动》专题栏目,敢于“亮丑揭短”,跟踪报道,集中曝光漏查漏报的问题、环境整治不到位和居民不卫生的生活习惯,确保不留一处死角。
合力推进抓条块。全区在推进“三线三边”工作中,区文明委对沿线沿边的镇、街道和部门责任进行了细化分解,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整治模式,要求各乡镇(街道)做好辖区内环境治理工作,区直相关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做好相关地块环境治理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权责分工,做到不推诿、不扯皮,共同抓好“三线三边”工作。将全区三线三边治理任务划分六个片区,确定片区责任主体、整改目标;实行区级领导联系包保制,明确41名区级领导联系点,确保重点治理项目快速推进。为强化督查、提速增效,对照《宜秀区“三线三边”环境治理督查活动安排表》,由区主要领导带队,高密度、全覆盖的开展“三线三边”环境督查行动,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并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实施“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日通报制度,每日通报各乡镇(街道)的治理动态、整治成果,编印三线三边整治简报,方便各乡镇(街道)找差距、知不足、增动力、鼓干劲,从而更快更好的推动“三线三边”治理工作开展。
长效推进促统筹。“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涉及面广,宜秀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契机,将环境治理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重大工作来抓,把“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与绿色宜秀建设、文明城区创建、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长效推进。一是巩固成果,拓展延伸。根据由外向里,沿路先干的原则,按照文明创建的标准集中整治省道、高速沿线、铁路沿线等重点进行治理,集中力量整治路线两边可视范围内的村镇,然后由外向里,逐步巩固提高。二是抓主抓重,务求实效。今年省运会将在我市召开,为展示整个城市对外形象,三线三边整治中将注重突出“省运会”场馆周边,巨石山风景区、严凤英故居、两邓故居等景区周边,主要干道周边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工作,由点到面、稳步推进;三是借鉴经验,建立长效。在借鉴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由区级领导领衔包保沿线沿边工作,健全“三线三边”长效机制。加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积极探索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卫生保洁队伍和保洁制度,促使城乡环境卫生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管理。
目前已经对省道沿线、高速、铁路沿线可视范围内以及景区周边进行了综合治理,形成了广大居民真正了解整治活动、全力支持整治活动、共同参与整治活动的良好氛围。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治理效果已然初显。 (方华 刘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