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宜秀青年在行动
做祖国花朵的守护者
——关爱留守儿童 放飞纯真梦想
搭建心灵通途 龙鹏飞扎根乡村教育
时针刚过凌晨2点,一位满脸倦容的老师抚摸着发酸的脖梗,缓缓合上电脑。每晚9点以后他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把白天用图片、文字及视频记录的乡村留守孩子的作业及在学校的表现上传到网络。尽管工作量很大,并且长期的熬夜使他落下了视力不佳和颈椎疼痛的毛病,但他并没有觉得辛苦,反而日复一日辛勤工作着。他就是“彩虹桥”亲子工作坊网站的创办者、安庆市宜秀区罗岭中心学校的龙鹏飞老师。
作为班主任的龙鹏飞,家访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多次家访中,他发现班上的留守孩子大多都好动且不受管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萌发了利用网络搭起沟通父母和孩子的“彩虹桥”的想法。为了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龙老师每天都会用相机记录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上传到“彩虹桥”网站。每一位家长都能在自己孩子的个人主页上看到他们的近期照片、视频、日常作业完成情况和在学校参与的活动,并随时留言。他还在班上组织孩子们每天查看父母的评论,引导孩子们上网和父母交流。
“龙老师,您创办的网站拉进了我和孩子的距离,虽然我不在孩子身边,但我没有错过他的成长过程。真心感谢您!”“彩虹桥”网站上,一位留守儿童的妈妈在彩虹桥网站的留言板写下了对龙老师的感谢。
家长们的认可让龙鹏飞老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在网站运作期间,龙老师遇到了诸如资金、人员安排、机器配置等一系列困难,但他都一一克服了。3年间,龙鹏飞坚持每天记录乡村留守儿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悉心呵护着孩子们心中的“彩虹桥”。他说:“留守儿童孩子最缺的就是心灵启迪、精神关怀的帮助,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网站,给孩子们鼓励,关心呵护他们的成长。”龙老师坚守乡村教育教学已经15个年头,如今,他成了同行眼中的“先行者”,家长眼中的“好帮手”,孩子们更是把他当做像父亲一样的长辈,爱戴有加。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撰写的各类论文(课件)获省、市级一、二等奖,连续三年组织作品参赛获得基层学校组织奖。
目前,龙鹏飞老师创立的,一种以班主任、授课老师、孩子、父母四位一体,从行为习惯、实践能力、爱好特长、课业质量等多维度表现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的“彩虹桥”网站逐渐壮大,不仅受到了湖南大学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的长期援助,《中国教育报》、《安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
打造“七彩课堂” 服务队深入孩童内心
当“七彩课堂”的志愿者胡为东刚见到五年级的斯家豪时,发觉他并不像想象中的留守儿童一样拘谨害羞,反而大方地走上前去打招呼,热情邀请他进只有爷爷奶奶陪伴的家中。
在安庆师范学院,有这样一支一直关注留守儿童的队伍——启明星关爱农民工子女“七彩课堂”服务队。他们每年都会在校内招募像胡为东这样的志愿者去帮助留守儿童。胡为东是今年33个志愿者中的其中一个,而迄今为止,成立了5年的“七彩课堂”服务队已向大龙山镇8个村输送志愿者共计200多人。“支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也弥补了我想当老师的遗憾。最重要的是我也出自农村,所以我想给他们一些改善,出自己一份力。”胡为东说。
被安排到各个乡镇的志愿者们加入到课堂支教、“爱心小板凳”、“陪你过寒暑假”等各项志愿服务,这些活动也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留守儿童中去。针对留守儿童好动调皮的情况,志愿者们平时会安排固定时间辅导留守儿童作业情况,也会在课余时间带这些孩子出去放松心情。很多孩子喜欢唱歌画画,但有些乡镇小学在音体美等文艺类教学资源上严重匮乏,志愿者们就主动充当音体美教学老师,让孩们子能在课堂上展现他们的才华。寒暑假期间,他们还积极组织留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很多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会在孩子们与家长发生矛盾时,主动充当协调员,家长们也很信任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经常会主动询问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志愿者们也会通过定期组织交流会来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交流过程中分享自己的志愿心得。“虽然我们的志愿行动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什么,但我们始终是以一种引导式的方式来与他们相处,我相信通过一次次引导,肯定会在他心中树立一种意识,去向往更好的生活。”胡为东笑着说。
征召网评志愿 宜秀志愿联盟在行动
“一声鼓励、一个微笑、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往往就是孩子的救命稻草,而让这种形式的关怀常态化、集体化、社会化的先驱者,青年志愿者首当其选。”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团区委领导的帮助下,龙老师通过安庆宜秀网发布招募网评志愿者的信息。
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书记助理朱爱婕,一名23岁的年轻女村官,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不仅主动做起网评志愿者,还联系身边好友共同参与网评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她说:“通过“彩虹桥”网站见证并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异己群体的关爱和鼓励,还他们一个阳光灿烂的美好童年生活,意义非常!”
与此同时,距罗岭几公里远的安庆师范学院也积极为“彩虹桥”招募网评人,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利用语言的关怀给孩子们带来正能量。网评志愿者龙贝贝同学说:“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彩虹桥”网站见证并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异己群体的关爱和鼓励,还他们一个阳光灿烂的美好童年生活,意义非常!”
目前,志愿加入网评人队伍的宜秀青年近百人,来自政府公务员、大学生村官、老师、医生护士、大学生等各个岗位各个领域,。他们通过宜秀志愿联盟QQ群讨论交流,互相学习经验,对小学生们网上晒出的作文、英语进行修改和点评,鼓励他们,给予他们关爱,让他们学习更加有动力。在外地上大学的章文坤在群里提议:“评论应主要以鼓励为主,当从孩子们的文章中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时,可以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悟并提供给他们一些看待问题的指导。”其他志愿者都表示很赞成。其余“上班族”青年志愿者也不甘落后,将开展深入一对一或一对几的结对活动,打破局限的网络形式,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关爱他们,呵护他们。
如今,在老师、学生、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下,宜秀区的留守儿童正一步步蜕变,努力放飞他们的纯真梦想,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学生记者 姚远 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