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杨积源: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对党旗的承诺
日期:2015-06-30 13:17:54 来源: 点击:
“严书记,我有件事要找你,你可要帮我!"“什么事啊?杨老,你坐下,慢慢说。"“我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大事。我想办一个手续,在自己百年后把自己的遗体捐出来,不知道该怎么办手续,你帮我咨询一下有关部门。你看我的遗嘱都写好了,妻儿都同意。这是我写的申请。"
这是2014年9月的一个清早,一位朴实的老人赶到林春村村部,找到村干部请求帮助,完成他的一个心愿。
他就是罗岭镇林春村一个有20多年党龄的普通共产党员杨积源,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对党旗的承诺。
杨积源是罗岭镇林春村杨老村民组村民,1961年自原安庆八中自愿报名农村知识青年,并将城市户口转回农村,回村后工作积极、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当时的公社及大队的表彰。
改革开放后,杨积源积极响应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开了个商店干起个体工商户,因其经营有方,又吃苦耐劳,成为了当时罗岭乡乃至桐城县的第一批“万元户”,杨老致富后,吃水不忘挖井人,始终记得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才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始终记得还有许多困难的乡亲需要帮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罗岭乡修建街道、成立高中;林春小学修缮危房,1988年,杨老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他第一次捐款,当时他捐了1400元。之后林春丰山点小学修缮校舍、林春小学打水井、修建操场等,只要杨老知道,他都毫不犹豫的送上捐款。上世纪90年代林春小学重建,他又毅然拿出500元;1998年亚运会、桐城县修建烈士陵园,他都捐过资。
对于身边的特困户、贫困退伍军人、五保户以及家庭十分困难的失学儿童,杨老都经常给予资助;上世纪90年代洪涝频发,有一年罗岭乡石桥村一队遭遇洪涝,全队颗粒无收,他得知后,给乡党委送上400元钱,委托党组织交给该队,为全队20户农户购买粮种;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他自己捐款200元,同时上交300元特殊党费;2012年本村王大组一困难村民在农田耕作时意外死亡,他委托党组织送上200元给家属;同年本村新庄组一贫困家庭女孩读书无生活费,他又拿出200元资助孩子读书;每年农历春节前夕,他都会买上五斤猪肉、十斤鱼,送到本村五保户杨爱荣、张大龙家中,同时分别送上100元钱给老人平时零花。
作为一名干了多年的老村民组长,为了保护村民组的集体竹笋不让野猪毁掉,当时60多的他连续3年在竹笋刚刚长出的一个多月里,每晚9点以后独自一人在后山上看护竹笋,发现野猪出现时,用随身携带的鞭炮放在铁桶里引燃,吓跑野猪。鞭炮是自己花钱买的,看护竹笋是义务的,通过几年的辛苦,硬是将一个破败的竹园护起来了,看着满园高耸、青翠欲滴的竹子,他常常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个竹园每年能为村民组带来数千元的收入。现在村民组内小的公益事业基本不找群众收钱了。
他还主动申请参加村里的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因为杨老名声在外,人缘非常好,只要有火情发生,他很快就能召集一批人上山灭火,多次受到镇、村表扬。2013年清明时节,他刚从安徽省立医院手术回家,休养不到一周,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场森林火灾,他马上召集人员上山灭火,看着肆虐的大火,他不顾当时现场指挥人员的劝阻,转场4次,奋力灭火,终因劳累过度导致伤口出血,再次住院,面对孩子们埋怨的眼神,他说:“就算死在山上我也无怨无悔!因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还是一个多次被党组织评为优秀党员的共产党员,我要对得起优秀这两个字”。 别人或许觉得这一件件都是小事,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仔细想想,不是这样的,对于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说,自己都靠孩子赡养了,哪里还有能力资助别人呢?按照杨老的口头禅,“这就是我的人生观。我要对的起党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想一想,他把扶贫济困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无比珍惜自己的人格和荣誉,多年来,他一直珍藏了各级组织颁发给他的荣誉证书和奖状,他把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自己一切行动的指南。
多年来,他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在自己去世后能将遗体捐赠给社会,为此心愿,他在争取妻子儿女们的支持后主动向民政部门申请,2014年腊月,镇党委政法委书记携同组织委员及民政部门的同志最终帮他达成了心愿,在颁发慰问金时,他毅然将500元慰问金捐给镇敬老院,希望用这些钱为五保老人购置一点春节用品。
作为一名70多岁的老党员,在经历多年的无私爱心奉献后,最终将自己的身体都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这是何其的难能可贵!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的奉献不止呢?还是他的话:“我所做的一切,是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做的,我认为每一名党员、每一个人民都应该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今天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心,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平安、和谐、幸福。”
(胡孔天)
上一篇:娄雪松出席宜秀区旅游业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
下一篇:大桥街道开展为特扶老人暑期送健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