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秀水宜人处 浓墨重彩新蓝图——宜秀建区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五文化旅游篇
日期:2015-10-04 16:06:14 来源: 点击:
【编者按】十年宜秀情,共筑崛起梦。为热烈庆祝宜秀建区十周年,全面回顾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弘扬宜秀精神,展示宜秀形象,激励奋进动力,全力推进五大宜秀建设。特别推出宜秀区建区十周年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五篇:灵山秀水宜人处 浓墨重彩新蓝图
灵山秀水宜人处 浓墨重彩新蓝图
——宜秀建区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五文化旅游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保障;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媒介和传播阵地。十年来,宜秀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形成了文旅融合发展态势,提升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土地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无到有,破茧成蝶——体现地域文化,打造文旅精品项目
到过宜秀的人无不惊叹,这个位于安庆市北部的区正如其名:秀美宜人!层峦叠嶂,远山如黛;云遮雾绕,近水笼烟。既有通衢大道,又有小桥流水,灵山秀水间仿佛回荡着一首首清幽静美的古诗,让人们置身其中,无比惬意,仿佛有一种世外桃源般的闲情雅致。
旅游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经济”,它是不折不扣的 “朝阳产业”。2005年,宜秀旅游业仅限于灵山石树等景点,还没有形成产业链。十年间,宜秀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山顶服务区、自驾车露营地项目等子项目建设相继展开;两邓故居红色旅游景区、乡村旅游聚集区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也已列入省市旅游项目资金支持范畴,乡村旅游聚集区提升改造工程列入市旅游局今年的重点工作,杨桥镇余湾村乡村美食休闲一条街项目作为其中一项重点工程正在实施;房车自驾车露营地、杨亭林场精品农家乐项目全力推进,加快编制杨亭林场农家乐管理房改造方案和修建性详规;将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鲍冲湖休闲度假区推报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完成符合条件的“小龙山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申请贴息奖补”等8个项目的安庆市服务业项目奖补资金申请报告工作;灵山石树景区周边增设1000米护栏,加强卫生和绿化整治,完成对灵山石树景区一期改造提升工程建设。
宜秀,有着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十年来,区委区政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积淀,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打造文化旅游经济强区。高点定位。先后邀请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等国内知名机构,对小龙山旅游风景区、鲍冲湖休闲度假区、宜秀区都市农业与休闲旅游发展等进行规划设计,做到景点在开发理念上体现地域文化,在空间布局上展现宜秀特色风貌。精心建设。坚持“用一流的建设落实一流的规划”,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景区开发档次、配套设施建设水平,把文化旅游项目做成精品。细化管理。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现代专业管理,杜绝“庄户经验”、粗放管理。着眼于培养本土人才,坚持专业性选拔、大密度培训、经常性教育、市场化奖惩工作机制,建立数量充足、适应需要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做文章得有大手笔,旅游既是一篇大文章,我们就该高屋建瓴,好好地谋篇布局,这十年的快速发展和对未来的大视野规划,使我们有信心认为:宜秀旅游这篇文章一定会精彩纷呈!
从有到优,厚积薄发——发挥文化优势,增强文旅品牌效应
10年间,宜秀充分发挥文化优势,从有到优,厚积薄发。全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体健身工程覆盖率均达100%。罗岭黄梅、大龙山燎原和五横虎山3个省、市级农民文化乐园已建成开园。建成4个乡镇级健身广场、12个晨晚练点、1个社区体育俱乐部、4个省、县级全民健身苑,有效夯实了群众体育硬件基础。重点包装打造邓石如书法印魂、严凤英黄梅声韵、邓稼先爱国之情等文化旅游精品,充分挖掘农民书画、龙舟民俗等特色资源,着力推进两邓文化产业园、严凤英黄梅戏主题文化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成功举办中国宜秀首秀民俗文化旅游节,体现宜秀品牌。
区图书馆作为市图书馆的一级分馆已经建成,并与市图书馆进行了技术联网,实现了数字图书资源共享,通借通还。不仅专门为残疾人、老年人及少年儿童设立了活动区域,还成功开设了“宜秀大讲堂”,相继开展了第五次全国“肢残人活动日”、“残障阅览区体验日”、“安庆市非遗图片及书画作品展览”、“宝贝智多星知识竞赛”、“送书进工地”“迎中秋,灯谜展猜会”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图书馆作用。
罗岭镇黄梅村投入150万元重新修缮严凤英故居。故居外侧围墙建制以黄梅戏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墙,正厅展放严凤英生前的剧照,安装3D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媒体设备,让游客可以驻足聆听细腻传神的歌喉,止步观赏栩栩如生的表演。同时,黄梅村创立严凤英黄梅戏艺术辅导站,开办黄梅小学戏曲培训班,以“一段村史、一句村训、一条长廊、一块广场、一方舞台、一支队伍、一批作品、一群好人”着力打造黄梅村文化品牌,努力构建文化载体,突出文化惠民,注重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打造文化名村。
旅游事业起步之后,下一个目标是创优。创优至少有两重含义,一是亮出或是发掘出自身的优越处,二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象两邓和严凤英这样誉满海内的名人,就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到此地的游人更好地领略一代巨匠邓石如家乡书画翰香,聆听一代大师严凤英故里的黄梅音韵创造寓教于乐、心旷神怡的环境,则是我们旅游事业做大做强的着力点。
从优到精,绚丽多姿——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文旅产业体系
十年来,宜秀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从优到精,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显个性,以文化建品牌,以旅游拓市场,高起点谋划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精彩纷呈。十年宜秀,着力打造坚实的文化基础设施,各乡镇积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送戏下乡、农民文化乐园等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走入村民的生活;十年宜秀,在规划建设中积极打造城乡一体空间,在旅游空间上实施三级联创,把旅游强区、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三级行政性旅游经济模式整合在一起,构建区乡一体旅游格局;十年宜秀,通过旅游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农业就地转型、农村就地致富,旅游休闲产业实现城市消费直接下乡,促进城乡经济文化交流。十年间新增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25家,大大提升了旅游景区和农家乐消费收入。
2014年9月19日,市委、市政府提出充分发挥宜秀资源和区位优势,市区联动,共同打造“宜游宜秀”的发展战略,并将发展宜秀区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业提升为市级重点工程。“宜游宜秀”建设深入挖掘各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和吸引力,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体现独特的品质特色,做到“一乡一貌、一乡一品、一乡一魂”。如五横乡以花海、茶韵、禅道为重点,加快花溪茶谷、观音文化园、“两邓”文化产业园建设;罗岭镇以戏曲、人文、灵水为重点,强化文旅融合,打造采摘基地、黄梅圣地、中国湿地;杨桥镇以美食、休闲为重点,擦亮休闲旅游老牌子,挖掘生态旅游新项目,着力打造环石塘湖全省一流健康美食走廊;大龙山镇依靠山水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修学游、佛教游、山水游和红色游。
有道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一乡一貌、一乡一品、一乡一魂”,才会使游人目不暇接,心往神驰。旅游景点,游乐项目,“名门闺秀”固然使人驻足流连,“小家碧玉”也能让人顾盼生情,就是说,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做好做活。宜秀旅游这轴长卷刚刚展开,越往后,越发绚丽多姿。(刘琳)
上一篇:【调转促】宜秀区:实施七大工程 推进“五大宜秀”建设
下一篇:杨桥镇:坚守岗位 用实际行动向国庆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