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开遍城乡__宜秀建区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八精神文明篇
日期:2015-10-12 14:38:59 来源: 点击:
【编者按】十年宜秀情,共筑崛起梦。为热烈庆祝宜秀建区十周年,全面回顾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弘扬宜秀精神,展示宜秀形象,激励奋进动力,全力推进五大宜秀建设。特别推出宜秀区建区十周年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八篇:文明之花开遍城乡。
文明之花开遍城乡
——宜秀建区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八精神文明篇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古人说:“仓廪实,知荣辱”,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社会环境与人们道德风貌、文明素质也应该有长足的进步。人们通常把物质层面的发展进步称为硬实力,把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进步称为软实力,建区十年的奋斗史,就是宜秀区伴随硬实力的增强,软实力也在不断壮大的历程。
整治乡村环境 扮靓幸福家园
安庆过去有句俗话:“心宽还要屋宽”,它反映了人们对优美环境的企盼。环境优美方能身心愉悦,身心愉悦才能卓有成效地工作与学习。还有一句俗话叫做:“破罐子破摔”,那是指不文明的举止,不健康的习惯会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亮化是倒逼不文明行为,使之弃旧图新的必要手段。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乡村,正是体现这一宗旨的根本措施。
日前,几位带着红色袖章的老人正在细心认真的检查同庆小区、圣翔花苑的环境卫生,记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评分表上进行打分。他们还不时聚在一起讨论,与群众沟通交流,呼吁大家平时要注意环境卫生,从自身做起。原来,他们就是我区文明创建考核小组的督导员,是从全区6个乡镇办老党员、老干部队伍中筛选而来。据了解,组成 由“五老”为主要成员的文明创建考核小组,对各乡镇(街道)文明创建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这是我区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形式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
在2013年11月1日召开的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推进会上,省委、省政府把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美好安徽建设的重要任务。随后,全区上下迅速行动,围绕“精细化、科学化、制度化、长效化”的总体目标,由区领导领衔,区、乡、村三级联动,从问题入手,整管并重,狠抓环境“四治理一提升”,大力推行三线三边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起“村收集、乡集中、区转运”的运行模式,全区6个乡镇(街道)、58个村(社区)全面实行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做到全区垃圾清运面100%、保洁面100%,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文明创建工作新局面,在全市“三线三边”考核中,连续6次获得第一名。
“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改变的不单是村容村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无形中发生着转变。建设美好家园,清洁乡村环境,让老百姓看到了明显的变化,慢慢的大家都参与了进来。
这天,五横乡杨亭村村民严永霞像往常一样正在清扫门前道路上的树叶、灰尘,并将清扫垃圾送到固定垃圾桶。不仅如此,严永霞在清扫完这些垃圾之后,又来到门前池塘边清扫护坡上的垃圾,并对池塘边漂浮的垃圾物进行打捞,清理后的池塘清澈见底。看着门前屋后一尘不染,环境干净整洁,严永霞打心眼感到高兴。像严永霞这样自觉参与到“三线三边”治理中来的居民还有很多,由抵触到参与,由被动到主动,由冷眼旁观到献计献策,这种思想层面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既是一场整治环境的攻坚战,也是一场转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与生活习惯的思想革新。
共享文化成果 丰富精神生活
秋高气爽,五横乡虎山村里热闹非凡,一曲曲脍炙人口的黄梅小戏精彩上演,数百名居民群众相聚一起,美美地“享用”这“文化惠民 送戏下乡”的文艺大餐。五横乡的村民邓大爷开心地告诉我们,党和政府真心为老百姓着想,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大家都欢迎。搭建文化活动平台,让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是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区先后举办了三届广场舞大赛,“唱响宜秀,心中的歌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等等。激情奔放的旋律、铿锵有力的朗诵、优美动人的表演,抒发了宜秀儿女争当宜城崛起排头兵的豪情壮志,展示了宜秀干群开拓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这十年来,我区持续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投资建设东西区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到目前,全区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0%建起了的综合文化站,58个村居均建起了农村文化活动室,并配齐各类设备和器材;建成农家书屋58个,藏书近21万册。
文明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域的价值内涵,文明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我区通过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等,不断输送正能量,宜秀人正在做,并将继续做下去。
弘扬道德力量 倡导文明新风
焦裕禄同志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一个朴实的名字:“好人”,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到目前,我们先后评出了20位宜秀好人,推荐安徽好人1名、中国好人1人、4名安庆好人、心动2014安庆人物1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16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儿媳的中国好人曹宗英,为留守儿童搭起一座彩虹桥的乡村教师龙鹏飞,以菜子湖为家、以候鸟为伴的安徽省护鸟第一人王三益……诸多典型,成为广大市民学习的榜样。
一批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扎实工作的双重成果。在他们身上既体现了宜秀儿女乐于奉献的文化“基因”,也折射了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形成了文明建设的“森林效应”,为加快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宽,也是先进模范引领作用的象征。宜秀区志愿者,这不单单是一个名称、一个标签,而是一股活跃在龙山凤水间的强大力量。从民间志愿组织的孤军奋战到志愿者服务队的初具规模,继而从一个个小团体的点滴行动延续为整个宜秀区的行为常态。目前,全区共有志愿服务站点61个,志愿服务星级广场10处,志愿服务队58支,注册志愿者总数达1.7万人。宜秀精神正在被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演绎着、传承着、创新着…… 此外,宜秀区“最美家庭”、“漂亮妈妈”、“最美卫生文明户”也都是精神文明创建中令人敬仰的标兵。目前,我区共有省级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单位9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7个。
与此同时,我区还巧用文化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广大居民知荣辱、讲文明、弃陋习,提升农民素质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我区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在全区58个村居创作墙体书画5000余幅,绘画面积3万多平米,覆盖全区100%行政村。目前,我区文化墙已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新风尚的宣传教育阵地,实现了“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核心价值观宣传,从环境美到心灵美,一步步走得扎实。
昨夜春风才入户,今朝杨柳半垂堤。今日宜秀,发展之风拂动,文明之花绽放,处处弥漫着文明的馨香……
十年来,我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民素质显著提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城乡整体形象显著提升。回顾十年的光辉历程,我们为宜秀的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宜秀的风光美,宜秀的环境美,而宜秀人的心灵更美!(张箭 刘颖)
上一篇:宜秀区举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
下一篇:杨亭村入选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