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迁故事】“80后”征迁人的爱心与温暖
日期:2015-12-31 16:33:44 来源:宜秀政府网 点击:
眉山征迁指挥部里,大红喜报还散发着温热,但从政委到普通工作人员却丝毫没有懈怠,他们是一线征迁人,是政策的践行者,是百姓诉求的传达者,大桥街道党委副书记吴钟华说:“在征迁过程中,我们以政策为准绳,最大限度的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才能顺利推进工作,咱们眉山啊,征迁故事多。”
第六批选派干部、眉山村第一书记韩承龙,一个标准的“80后”,征迁伊始,在丈量房屋时,由于房屋形状复杂,被裸露的钢筋绊倒,造成跟腱骨折,但他拄着拐仗依然每天坚持在征迁第一线风风火火的忙碌着。33岁的他,头发已经开始白了,一眼望去,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和实际年龄显得那么不相称。他常自我解嘲,我跟别人说我33岁,人家肯定不信,但我说我五十岁,人家肯定信。
“80后”的老年人
村书记杨民告诉记者:“韩书记刚来的时候,在办公桌旁边放着一个草帽,一双雨靴,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帽子到村民家里去。”韩承龙虽然到眉山只有一年,但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摸的清清楚楚,所以这次拆迁他主动要求包保,不仅包,还要保成功,大桥街道党委委员何伯兵说:“韩承龙包保的很多都是困难户、抵触情绪较大的住户。在这次签协议谈判中,无论是数量还是难点户都数他最多。”
苏家平的经营房在五月份的外环北路拆迁中被认证为住房,虽然签了协议,心中已有点郁闷,这次合安高速安庆互通迁建项目又拆到他家的猪圈,他老大的不开心了,“韩书记,我这100多头猪咋办?还有这些个猪仔呢?我把它们赶大街上去?”韩承龙握着他的手说:“老大哥,我是这样的人,你放一百二十四个心,你的这些猪,我一定帮你搞定。”接下来的三天,韩承龙动用自己的一切关系,成功的为苏家平的100多头成猪找到买家,还在大龙山镇帮他找到新的猪圈,苏家平说:“韩书记,别的不说了,签字!”
“80后”的中年人
如今的眉山,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加强、上下班工作制度的完善、集体经济投入的加大......韩承龙站在村部施工现场,说:“现在加班加点,一定要在元旦前完成工期,2016年要有新气象。”这就是眉山人,言必行,行必果。
在贫困户苏双喜的心里,韩书记可不是一个只有30多岁的年轻人,而是他的主心骨,苏家老夫妻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以及小儿子和儿媳双双去世留下的小孙子艰难度日。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但他认韩承龙。拆迁过程中,有人给老两口出主意,苏老说:“我要去找韩书记商量,他到眉山来了以后,一直帮忖我家,我信他不会害我。”他找韩承龙,韩承龙找他:“大爷,我把你家放在我一组,你的情况我熟,你看可好。”苏双喜连连说好。从收集户籍材料、到政策解读,再到签订协议,韩承龙帮苏老办的妥妥贴贴,他说:“我不能辜负任何人对我的信赖。”
“80后”的年青人
骨折当天,韩承龙没注意,以为就是扭了脚,软组织受伤,凭着自己年轻,又工作了两天,结果疼的受不了,脚肿跟馒头一样,家里人把他送到116医院检查。一拍片子,不得了,骨折。在医院还没有躺两天,就急的不行,心想村里拆迁忙的不得了,我这么躺着怎么行,非要去上班。妻子余玲坳不过他,又气又心疼,每天早上开车送他到村部,晚上再开车接他下班。虽然做不了丈量房屋的事,但他拄着拐杖一直在现场,帮忙画结构图,记房屋数字。
对于骨折这件事,韩承龙笑谈不值一提,年轻人嘛,轻伤不下火线。
这就是韩承龙,一个普通的年轻选派干部,不矫情,不浮华,把自己沉浸于群众中,虽然是“80后”,但却有着老年人的稳重和博爱,有着中年人睿智和诚恳,却不失青年人的开拓与闯劲。说起征迁工作,韩承龙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办公室里坐着,是永远交不出地的,要想做好征迁工作,就要每天跑进田间地头,走村入户,说百姓话,办百姓事,急百姓难,解百姓忧,韩承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征迁人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城市发展在继续,他们的故事就在继续。(张箭)
上一篇:扶贫济困 志愿者架起爱心桥
下一篇:元旦去哪玩 杨桥,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