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回眸2015年——善政若水润宜秀 民生改善显成效

日期:2016-02-16 11:08:32   来源:   点击:
     一项项民生工程,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一件件实事,如一缕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千家万户。2015年,我区以民为本,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民生、促进公平,解决了一大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百姓幸福指数得到提升。过去一年,人们发现,居住环境改善了,道路出行方便了,看病就医方便了,社会保障更全面了……宜秀民生事业发展交出的满意答卷。
 
农民住上“安居房”
 
       “老了还有这么漂亮的房子可住,我们心里真是高兴。党的政策就是好,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这是罗岭镇黄梅村吴老屋组危旧房改造受益户吴心开发出的肺腑之言。
       “这么好的事以前真是不敢想啊,农村危旧房改造圆了我们困难群众的‘安居梦’。” 吴心开说,以前他住的房子由于年份太久,墙面开裂,屋顶漏水,一到下雨天就得摆出所有的盆盆罐罐接水。由此,吴心开家的破旧房屋被纳入了今年危房改造名单,他家获得了政府一笔建房补助款。在政府的帮助下,今年在原址盖起了新房。
       与吴心开一样,杨桥镇宣店社区困难户江龙昌也获得了1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款。眼看盖好的自家新房子,马上就能搬进新居,老人十分高兴。2015年,宜秀区共争取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项目800户,投入资金920万元。针对季节变换,为尽快解决农村困难户的安居工作,宜秀区从危房户的确定、拆除、建设到验收采取一手抓责任落实,一手抓工程监管,确保危房改造的施工进度,截止目前,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公路修到家门口 
 
       “过去,每逢下雨天我就发愁,土路积水变成了泥水路,道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现在好了,修上了水泥路,道路积水问题也给解决了,再也不怕下雨了”近日,家住罗岭镇老街的雷七一说起今年新修的小区公路,喜在心底,笑在眉梢。
       2015年国庆黄金周,在罗岭镇黄梅村,种植大户徐燕感受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农村交通设施的发展。一条长600米,宽4米的水泥路通到了自家的葡萄园,让她欣喜不已。罗岭镇黄梅村种植大户 徐燕  如果不是这条路,今年我们采摘和运输就非常地困难,去年,我们刚建园的时候,这还是一条泥巴路,包括搭钢架大棚,还有其他的基础建设,尤其是下雨天,原材料进不来,也拉不出去,非常地困难。自从今年修了这条路过后,那各方面运输条件都大大地改善,也给游客给我们自己操作改善了很多。  徐燕告诉记者,2014年,她在罗岭镇黄梅村规模种植葡萄260亩,建起标准化生态采摘园,去年的这个时候,她家葡萄园周边的道路还是一条泥巴路,一到采摘就犯了愁。 罗岭镇黄梅村种植大户 徐燕 葡萄它跟其他的水果不一样,它是串行的,不是颗粒型的,如果路况不好的情况下,它颠簸起来,就会散籽,散籽的话就会影响品质,也卖不上价钱。  为切实打破这一交通瓶颈,罗岭镇投资100万元,与今年8月份修建起通园道路,彻底改善了这一生产出行老大难题。葡萄收获季节,三轮电动车就可以轻轻松松将葡萄运出去,十分地方便快捷。罗岭镇黄梅村种植大户 徐燕 现在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都通到了葡萄园,并且家家户户门口都是水泥路,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非常的方便,我们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田间道路改善只是宜秀区农村道路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宜秀区从改变村民行路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手,不断加大通村入户道路的硬化、加宽和黑色化,让村民从此摆脱“晴天一身会,雨天一脚泥”的状况。截止目前,全区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75公里,硬化便民道路308余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家家有入户路”的路网体系逐步形成。
 
美好乡村入画来 
 
        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各户门口;路两边有花草点缀其间;一盏盏路灯像哨兵一样整齐地立在路两旁;青山如黛,绿水如弦,白墙黑瓦,屋舍俨然,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是现实中的美好乡村。 “现在我们住得地方感觉像度假村,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儿。”罗岭镇黄梅村村民严青发激动地说。
       近年来,宜秀区结合“宜游宜秀”发展定位,做好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文章,构建体系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纵深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根据各村(居)的发展基础、产业特点、建设现状和群众需求,科学编制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方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以风貌改造为突破口,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不仅如此,宜秀区还将打造“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个发展亮点,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2015年投资亿元资金,对58个村居美好乡村建设点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了巩固美好乡村建设成果,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我区全面推行环卫市场化,村村都有5―7人的保洁员,建起了垃圾房,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建起了沼气池,还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激励村民自觉行动起来美化家园,环境卫生状况大大改观,群众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城市自来水也走进了罗岭镇、杨桥镇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全区又有近10万居民正式告别饮用地下水和小水厂自来水的历史,喝上放心水。该镇还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村村建立了农家书屋、阅览室;农民组建了舞蹈队、篮球队,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山美、水美、生活美。奔走在宜秀区境内的每个美好乡村中心村,所到之处,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社会事业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路在变宽,房在变靓,村在变美……一个个具有田园特色、现代气息浓郁的美好乡村渐行渐近。(方 华)
 
 
 
 
 
 

上一篇:大桥街道召开新春务虚会

下一篇:宜秀区2016年春节黄金周旅游接待情况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