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我省实施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中小学校园宽带接入、多媒体“班班通”配备、网上在线课堂开通等信息化手段陆续覆盖农村学校。在罗岭中心校,80后教师龙鹏飞2011年创办了 “彩虹桥·亲子工作坊”网站,在这座“彩虹桥”上,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主页:教师每天用相机拍下孩子们在校园的影像和他们的作业上传到网页,供家长查阅,实现亲子网上互动。(陈婉婉)
近两年,智能手机普及之后,龙鹏飞又利用课余时间开发了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彩虹桥”客户端。现在,远在他乡的家长,在收摊之后、劳动之余,随时掏出手机,点开客户端,就能看到孩子的即时信息,知道当天的课堂上教授了什么知识,校园里在举行哪些活动,也可以见缝插针地在网页上跟班主任聊上几句。为了促进亲子交流,“彩虹桥”上设立了几个专栏,如在“向父母汇报”专栏里,鼓励孩子们多发掘自身优点;在“秘密花园”专栏里,孩子可以匿名尽情吐槽……到目前为止,该校“彩虹桥”网站上已陆续上传万余份风格各异的学生网页,成为孩子们珍贵的电子成长记录。三年级学生王腾说,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通过“彩虹桥”和远在福建的爸爸妈妈聊天,“感觉不曾分开一样”。
“彩虹桥”不仅沟通了亲子关系,还引入了很多优质教育资源。如“故事大巴”栏目中,龙老师把全世界优秀的视听作品下载上传到这里,供学生自选,近一个月的访客数量就有500多人次,点击量达到近万次。除此之外,“彩虹桥”上还有很多名师的课程辅导视频,供师生们共同研究学习,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利用信息工具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对留守儿童的服务面也一下子从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扩散到一个乡镇,直至所有学生。目前,安庆市教育局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