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棚户区改造是我市五大攻坚战之一。棚改牵系着民生改善,引领着城市大建设、大发展。圣埠三角岛棚改项目,得益于房票制的实施而迅速推进,5个月即啃下多年硬骨头。一支义务搬家队为征迁户免除了一项后顾之忧,拆除工程进展顺利。在轰轰烈烈的棚改攻坚战中,群众诉求得到解决,这一多年城中村也正在旧貌换新颜。
房票制五个月 啃下十年硬骨头
在宜秀区大桥街道,圣埠三角岛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从城郊到城中,时间终于将这一地区推向了我市2015年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按照部署,这一项目在去年12月5日正式启动征迁,按照房票制给予安置。
实际上,这一地区在2007年和2011年分别因龙眠山路拓宽及房地产开发启动过两次征迁。据圣埠社区副书记程行发介绍,因为和拆迁户的补偿期望没能达成一致、户口认证等原因,两次征迁都没有实质进展——但得益于房票制,这次征迁虽有困难,虽然辛苦,终于完成任务。
“先为他们算好征迁账。城市大发展需要老百姓支持,大桥底下环境关乎安庆城市形象,康熙河景观带马上要建好了,这一带棚户区看着也不协调啊。这样一讲,老百姓也多理解与支持。”程行发说。
实际走访中,一些居民也反映一落雨路都没得走,没有新房娶妻都困难,搬离棚户区的愿望比较强烈。
4月23日,164户征迁户已全部签约,这一多年硬骨头在5个月内被啃下。截至5月11日,圣埠三角岛棚改指挥部共开出360张房票,共计金额约2.35亿元。
社区居民王文英在这次征迁中,居住房加门面房一共获得了300多万元的补偿安置。4月中旬签了协议后,两个儿子用房票在东部新城买了新房。王文英告诉记者,她最高兴的地方就是居住环境大大改变了,房子周围卫生有人管了。
程行发说,用房票买房,房屋价值高了,环境好了,现房任选,也不用担心什么时候还房了……房票的好处太多了,但一开始上门做征迁户工作,老百姓一开始不理解,不敢接受,纷纷要求产权置换——但随着加大宣传,有近百户要求更改协议,纷纷表示想领房票,产权置换补偿的只有不到10户。
成功来之不易,正如我市所有棚改项目工作指挥部的一线工作人员一样,在“白+黑”“5+2”工作模式下,上门做工作的征迁干部为城市面貌的改变贡献着力量。
征迁开始后,住在三角岛的社居委工作人员杨娇的公婆一家开始不同意征迁,通过耐心劝说,积极宣传政策,磨了一个星期,终于说服公婆和丈夫,签了协议。
目前,圣埠三角岛的全部集体土地房屋已完成签约,龙眠山路以东的A-16棚改项目房屋多属国有土地,123户房屋和13家企事业单位还有若干门面正在评估,这是A-16及圣埠三角岛棚改指挥部即将开赴的下一个阵地。
义务搬家队助力棚户区改变面貌
圣埠三角岛居住区形成较早,这一城中村内部道路只够行人行走。从今年春节前开始,征迁协议陆续签订,可是搬迁却成了难题。
“不仅大车子不好开进去,许多征迁户家里没有劳动力,有的生着病,有的需要上班、照顾家里老人小孩等等,存在着许多困难。渐渐地,在社区里形成了一支义务搬家队伍。”程行发说。
这支队伍没有固定的人数,一般有十几人,最多时30多人,多数是圣埠社区居民,用自家的三轮车、四轮子等帮助征迁户搬家,其中也有不少人自家就是征迁户。
最初,因为上门做工作发现一些人家搬家有困难,社居委工作人员苏立华开始组织人员主动上门帮助征迁户,从过年前开始,这支队伍开始活跃在棚改区里,也大大加速了棚改进程。
住在三角岛深处的征迁户查小毛,进出道路不便,独自照顾着一个女儿,自己还要上班,还时常出差。虽然搬出棚户区是他的愿望,但搬家也确实是一件麻烦事。今年2月,指挥部上门做他的工作,并且愿意组织力量帮他搬家,查小毛欣然同意,在164户征迁户中,他较早地签了协议。
苏立华介绍,5月2日,他们集中组织了30个本社区劳力,动用了十几辆搬运车,一天帮助7户搬了家。
“各种家具、生活用品等,搬这些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空调、热水器等,我们队伍里有不少水电工,保证电器拆下来后再装上去。电走好,灯搞亮,让搬迁户搬到出租屋当天就能住进去。”苏立华说。
搬得快,拆得快。5月3日,这7户人家的房屋便被顺利拆除。记者了解到,截至5月11日,这支队伍已经累计无偿帮助近50户征迁户搬离了棚户区。
苏立华坦言,因为大家积极热情,无偿支持棚改,社居委也象征性地给予他们一点报酬。目前,A-16及圣埠三角岛棚改区内集体土地还有十几户等待搬迁。
在大桥街道砂桥社区,同样有一支十几人的搬家志愿者队伍。从2月到现在,已经为100多户征迁户搬了家,现在已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