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棚改征迁】节假日蹲点征迁一线

日期:2016-06-14 16:09:48   来源:   点击:
 
(6月14日安庆日报五版头条刊发)牵系着民生改善并引领着城市大建设的棚户区改造是当前我市五大攻坚战之一,2016年棚改项目已开始实施。继续实施的房票制得到了群众积极拥护,但群众诉求纷繁复杂,征迁工作步步为营。政府决心在此,干部勇往直前,越是休息日,越是最忙时。端午假期间,记者蹲点中山大道北片棚改项目指挥部,了解城中村面貌改变的脚下“第一公里”。
 
  节日中的工作日
 
  6月11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大桥街道苏岗社区征迁户程帮润的家,中山大道北片棚改项目指挥部苏岗分部3名工作人员正在程帮润的配合下丈量房屋。中山大道北片是宜秀区2016年两个棚改项目之一,分为苏岗和红光两个片区。
 

 
  刘克根和祁涛拉着皮尺,在堆满杂物的储藏室里爬上爬下丈量尺寸,潘亮光则在一旁画图并记录尺寸。
  程帮润是自由职业,在外地包的活儿才做完,端午期间闲下来回到老家,处理家中拆迁的事。“老婆在家但是不太懂,所以我趁着假期回来了。”程帮润说。
  苏岗指挥分部政委徐从鹏介绍,苏岗片区征迁从4月底开始,到目前为止,丈量和复核基本结束,收集资料和上门做工作同时进行,部分征迁户只有趁他们端午假期回家才能找到人,所以端午这几天不仅不能休息,还要更辛苦。苏岗指挥分部20名工作人员端午期间无人请假。
  红光片区在今年初启动征迁摸底丈量工作,同样自端午节前一天开始异常忙碌。
  “家里说了算'的,有不少都在外地才回来。这几天我们抓紧收集资料、签协议,也只有趁一些人回来,资料才能带回来,比方说外地念书的大学生只有把学生证和学籍表等带回来,迁走的学生户口才能享受认证待遇。”红光指挥分部指挥长余章宏告诉记者。
  红光社区居民徐文友去年因车祸成为植物人,由间歇精神障碍的妻子盛敏珍照顾。端午前,他们的儿子回了家,指挥部工作人员在端午节那天带上慰问金和礼品上门,宣传棚改的意义及补偿政策,并谈了签协议的事。4月10日,徐文友、盛敏珍之子在征迁协议上签了字。
  在红光指挥分部,上午11时,建兴组单身母亲苏梅英带着女儿来签协议,她有3个女儿,二女儿在外地工作。4月9日晚,二女儿王凯才从北京回到安庆,这两天一直在陪母亲看房子。“户口认证我们自己要了解和确认,买房子看户型、面积、价格,也要带着妈妈去,她一个人不太懂。”王凯说。
 
  群众诉求, 找寻突破口
 
  5月24日上午,红光社区征迁户张礼稳签了征迁协议,中午就领到了48万元的房票,成为我市2016年12个棚改项目第一个拿到房票的征迁户,张礼稳一家9口人一共可以拿到3张共计170万元的房票。
  5月30日,苏岗社区大元组征迁户胡功丽也领到了该片区第一张房票。她一直在城里租房住,老房子空着,早有征迁愿望。此次征迁,她积极配合,现在已经凭房票在江边一个楼盘买了房子。
  苏岗片区涉及征迁户324户共10余万平方米,红光片区涉及征迁户420户共15.4万平方米。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11日,中山大道北片棚改项目已有120户征迁户签了协议,指挥部共开出房票32张。
  沿着中山大道行走,北片一路尽是二手车市场。2013年底,因中山大道拓宽,这里曾有过一次征迁。当时这一片征迁户户口已认证完毕,而房屋的切割式拆除使得如今这一片棚户区的此次(继续)拆除遇到了一定阻力。
  这是在苏岗指挥分部每天半夜的例会中发现的难题。“这一路还有56户,户口之前就认证完了,按照市政府80号令,他们当时未拆的房子享受每平米350元的补偿,但因为这些是经营用房,屋主和租户都不愿意拆。”徐从鹏无奈道。
  征迁问题纷繁复杂,需要干部耐心做工作,在政策范围内破题。“这不应该是个问题,认证过了如果再认证,那就不合规定,那我们工作就不到位,对其他征迁户也不公平。”徐从鹏说,“除了这两年生育、婚嫁等新增户口,不可再认证,我们还要继续做他们工作。”
  棚户区改造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大攻坚战之一,房票工作取得成效,对房产企业资金回笼、市场回暖都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棚改工作深入,市场需求量增大,一些征迁户反映好房源在减少。在一线征迁工作中,徐从鹏也听到了类似声音,征迁户呼唤房产市场对持房票购房者更加公开透明。
  红光指挥分部政委何承海说:“这也是我们遇到的一大问题。我们在发给征迁户的小册子里也将有关部门约谈房企的事作了传达,政府在棚改上是下了大决心的,不能让老百姓灰心,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房源和房价做出调整。”
 
  说不尽的苦, 洒不尽的汗
 
  苏岗社区征迁干部潘家启虽然已有60岁,但他依然是征迁工作中的一个主力。从1989年起,他就在社居委工作,因为有一门水电安装技术,一年少说也会为七八十家免费安装水电,深得社区居民信赖。因为和社区群众接触得早,征迁工作中一些难题,常常要他帮帮忙。
  “每天从早上7点工作到夜里12点,昨晚我连续跑了4家,都还比较支持,之前也都跑过很多次了。这几天工作强度大,征迁工作本来就难,要多跑。”潘家启说。
  记者采访时,徐从鹏已经有半个月没有回家了。他随身带着一套换洗衣服,每天夜里11点开碰头会,总要开到一两点钟,怕半夜回家吵着妻子孩子,就到大桥街道办或指挥部休息,因为第二天又要起早。
  6月4日,苏岗指挥分部的第一期棚改微视频出炉。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叠加在一起,替代了简报,向老百姓宣传棚改背景、政策解读等,更容易被接受。拍下旧街小巷、拍下时尚小区,取自一线工作的场景,棚改的意义不言而喻。
  中山大道北片棚改项目两个指挥分部都将责任分组摊到干部头上,每人至少包干50户,家在本地的党员干部在征迁工作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余章宏是红光征迁干部中第一个丈量、复核、签协议、搬家的,已经租了房子住下。家中78岁的老母亲对征迁的老宅心有不舍,但为了儿子的工作开展,咽下了话语。“过渡期我们租房子住,而且现在我早出晚归无法照顾她,把她送到大哥家住了。和老母亲生活了几十年,这下子真不舍得。”说到这里,余章宏落了泪。
  红光社居委干部张斌的女儿今年高考,可是他一直投入在征迁一线,竟一直无人知晓。直到6月5日上午妻子打电话给他说女儿晕倒了,他才请了一会儿假去医院。得知女儿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晕倒,他没来得及过多安慰她,又回到了指挥部。女儿高考那两天,这位包干62户的征迁干部愣是守在征迁一线。入户宣传、收集资料、签订协议、和大家一样加班到凌晨,妻子埋怨他工作起来不顾家,他也只是笑笑不做声。

上一篇:区领导到小龙山社区实地走访并为社区党员上党课

下一篇:宜秀区举行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