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喜迎党代会 回眸“十二五”】耕耘十二五 经济结硕果

日期:2016-06-26 08:58:38   来源:   点击:
耕耘十二五   经济结硕果
【喜迎党代会 回眸“十二五”】

开栏的话
 
  为迎接宜秀区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区微信公众平台“宜秀情崛起梦”和宜秀网今起推出《喜迎党代会  回眸“十二五”》栏目,推出系列报道,总结回顾“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为开好党代会和宣传贯彻好党代会精神加油鼓劲。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之——《耕耘十二五 经济结硕果》。

龙山凤水

  “十二五”期间经济成果小结
  回眸五年,筑梦远航。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转型时期的能力考验,宜秀区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持续有效促转型,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攀升: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过5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6亿元,均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2亿元,增长3.6倍,由全市末位前进至第7位;2个乡镇(街道)财政收入过500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1∶57.1∶29.8,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3.9%。


  第一产业 结构调整亮点多
 
  “十二五”时期,是宜秀区在追赶跨越的发展中同步推进城需型现代农业和城市化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宜秀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坚持政策向优势产业倾斜、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的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走出了一条以休闲观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以科技兴农为着力点。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领办、创办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特色园、生态园、示范园,以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增效。区政府从财政上不断增加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补助、奖励政策。出台了《宜秀区促进都市农业发展若干意见》,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促进都市农业发展。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2家(省级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4家,家庭农场49家。年产值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5000万元以上1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年经营收入达到47亿元。打造了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国字号品牌,白泽双山湖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青林果业杨梅基地为安徽省内最大,龙泉生态园为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永顺植物园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点,杨桥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获批实施。双山湖杂交鲌鱼良种选育与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国内领先,获批省级农林科技成果3项。




鲍冲湖景区休闲农业


罗岭特色葡萄园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坚持农业特色发展,推动三产融合,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农科对接、农超对接等现代服务新模式,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机制,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取得新突破。率先在全市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定期收集公布土地流转信息,累计流转耕地4.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近50%。在流转的土地中,有98%以上的项目达到了50亩以上的规模化经营标准,既优化了农业结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均年增收2-3万元。全区农业发展正逐步实现由过去家庭式零散的苗木培育、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向规模种植、优质种植、休闲观光、增收增效于一体的多功能方向发展。罗岭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土地流转率达5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4家,省级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创建省级优秀旅游乡镇4个。



双山湖渔业示范基地



兰鑫温控

  农民收入逐年增收。搭建交流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每年开展节会活动,组织多家企业参加上海、合肥农产品展销会,举办“杨梅、葡萄采摘节 ”、“双山湖河蟹节”、“宜秀区首届绿色农产品年货展销会”、“五横郁金香花展”、 “大龙山镇梨花节”等活动,极大地推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因地制宜确定21个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组织申报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特色产业发展示范项目,美好乡村建设产业支撑逐渐夯实。重点打造黄梅葡萄、杨亭野茶、曰公杨梅、凤溪采摘园、鲍冲休闲农业、虎山粉丝、小龙山旅游、白林农耕体验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立了一批集现代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 6960.8元上升到12226元,年均递增10%。



大龙山镇梨花节



年货展销会

 
 第二产业 转型升级势头猛
  “十二五”以来,宜秀区以招商引资为突破,以园区建设为支撑,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坚持引进增量做大总量,提升存量做优质量,形成多点支撑,不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突出主导。宜秀区紧紧抓住产业加快调整升级的历史性机遇,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快构建具有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该区按照从主导产业到产业链到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来延伸产业链,着力加强供给侧经济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智慧产业、电子商务”等专业化”园中园“。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工程来抓,打造一批技术先进、主业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航母和市场前景大的企业小巨人。推动企业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引导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中,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五年共引进市外资金160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65亿美元。目前,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已经达到13家,556电子商务园签约50家企业,正式入园35家。




 安庆永安电子生产车间



旺旺集团生产车间

 
  培育“高新”。为进一步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宜秀区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培育。积极争取各大高精尖企业,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重点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促进行业产品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提升。五年来,全区新注册登记企业1973户、个体工商户4555家。获批省著名商标12件、市知名商标36件、安庆名牌27件。新增专利540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家。企业创新创牌的数量规模处在宜城板块前列。


566电商园
 
  搭建平台。宜秀区以园区发展推动全区经济发展,加快五大园区平台建设。该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省级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安庆北部新城区、龙山凤水文化旅游产业园、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菜子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五大平台为支撑,六个乡镇(街道)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大桥开发区紧紧围绕“产城一体、产业集聚、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这个目标,主抓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生物工程、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打造成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北部新城区围绕“科教园区、品质新城、双向开放的重要高地”规划目标,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在商业文化上下功夫,做热新城人气。龙山凤水产业园、大龙山林场、菜子湖湿地公园坚持规划先行,整体谋划,分步实施,全力打造生态宜居、风光宜人、绿色宜业之地。


菜子湖湿地公园

 
  第三产业 错位发展活力强
 
  十二五期间,宜秀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条件,全力提升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服务等基础较好、带动力强的优势服务业,增强面向安庆市及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打响宜秀服务品牌。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坚持“宜游宜秀”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观光体验、农家美食、休闲度假为内容的乡村休闲旅游,积极创建省级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区,积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村,形成特色乡村旅游带,成为周边地区知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醉美五横、戏乡罗岭、大美杨桥、浪漫龙山等精品旅游线路相继推出。年货展、郁金香花展、梨花节、葡萄节、美食节、河蟹节、观鸟节等25场特色活动成功举办。龙山第一刹、灵山石树景区获批3A景区。五横乡获批安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杨亭村、余湾村分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两邓故居成为首批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




灵山石树



五横乡杨亭村美丽乡村

  整合资源优化商贸服务。整合提升商业业态,调整优化网点布局,着力建设大型商贸综合体,加快完善农村商贸服务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构建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营高效、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商贸服务功能。2015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亿元,增长12.3%。

朝阳社区还建小区



大桥开发区

 
  合理开发拉动房地产业。发挥房地产业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从满足本地居民和吸引外地人口居住生活要求出发,加强规划引导和调控管理,合理储备土地,控制总量规模,优化供给结构,引导理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桥街道、白泽湖乡、大龙山镇勇当征迁排头兵,完成新河水系、外环北路、一院龙山院区、电厂二期等市属重点项目征迁任务,征地3636亩、拆迁45万平方米。五年共建设还建房9400套、98万平方米,3万群众喜迁新居。圣埠三角岛、机场大道东侧一期棚户区改造实行房票安置。



乔迁新居 



宜秀区首张房票






上一篇:区领导到杨桥镇检查指导防汛工作

下一篇:娄雪松督查棚户区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