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宜秀区:基层党员舍生忘死 不忘初心党旗高扬

日期:2016-07-08 15:51:15   来源:   点击:
  这是一个暴雨倾城的七月:
  一场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席卷宜秀大地,从城镇到乡村,数不清的房屋倒塌、成片成片的农作物被毁、数万群众受灾、数千人紧急转移……
  这也是一幅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抗洪救灾画卷:
  暴雨肆虐时,基层党组织紧急动员,把一面面党旗插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滔天洪水前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危险来袭时,基层干部舍生忘死、不畏艰险,冲向抗洪救灾一线、冲向最危险的地方,在洪峰浪尖上用不屈的脊梁筑起一道道坚强的生命防线。咆哮洪水中,广大党员身先士卒、当先锋、做表率,以对党的忠诚,在抗洪抢险救灾这一“两学一做”的重要考场上,书写出一张张感人至深的优异答卷。



张兵“对不起家人,但我对得起老百姓”




 
  凌晨四点半,一束手电筒光闪烁在大联圩堤上,蚊虫围着手电上的灯光乱绕。张兵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泥泞的圩堤上,他刚刚结束了大联圩应急措施紧急会议,现在又去圩堤上进行巡查,自防汛抗洪抢险以来,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第几个不眠之夜了。
  从6月底开始,宜秀区杨桥镇就屡遭强降雨的袭击,而螺山村、破罡湖社区内堤坝、圩口众多,更是该镇的防汛重点区域,作为这两个村(社区)的书记,张兵每日都吃住在一线,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每次将圩上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张兵又带领应急小分队马不停蹄的对码包抬升提高,划着船在各隐患点间来回奔波。
  “张书记,快回去看看吧,你家鱼塘被淹了!”周围的人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连日来没日没夜的战斗让张兵无暇顾及自家承包的鱼塘,暴雨使洪水积满渔塘,漫出塘坝,塘里的鱼顺水游走,再加上来不及运走的鱼粮、机械设备,这场大雨莱克斯顿让张兵损失了五百余万。“顾不了了,自己家已经淹了,不能再让老百姓家淹了。”没有一丝犹豫,顾不上给家里人打个电话,张兵又立即投入了战斗。
  张兵已55岁了,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工作在抗洪的第一线,颈椎一直不好。这几天因为工作过度劳累,嗓子哑了,胳膊也经常抬不起来。家里受了灾,母亲还生病住了院,妻儿仿佛失去了主心骨。没有时间去医院照顾老母亲,没有时间回家处理灾情,当别人问到他家里的情况的时候,张兵只是笑笑,但心里的苦又有谁能说得清?


 
潘超:石塘湖畔的“超人”主任




  “我们家主任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经常在1米多深的洪水里行走,好几次都出现了短暂性休克…”宜秀区白泽湖乡石塘社区后备干部蔡进介绍说。“在圩堤巡查险情,带领应急队员及时处置圩堤渗漏和村庄淹水的险情,及时安全转移被困群众……”这是从7月2号以来,潘超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你们要是不走,我们就在这里陪着你们!”7月2日晚,潘超站在齐膝盖深的水里劝着守着家不肯离去的王贵久夫妇,耐心地做着思想工作,就这样,在一遍又一遍的劝说解释下,潘超在水里泡了一个多小时后,最终打动了王贵久夫妇,跟随村两委转移到安置点。要排查出可能存在的险情,转移出受灾严重的群众,及时向上汇报防汛救灾的进展情况,是这几天一直萦绕在潘超心头的几件大事。水深过不去,就坐在木盆上给被水围困的群众们送去粮油米面等生活用品,没地方住,他就主动把受灾群众送到安置点。
  “快到医院来,咱们女儿生啦,你做外公啦…”就在潘超转移群众的时候,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让他心头一震。“现在我这里任务重,回不去,你好好照顾女儿,等险情都排除了,我回去给咱外孙女包个大红包…”“女儿怀孕与防汛抢险,孰重孰轻,这种关键时刻,潘超心里最清楚。没有大家,哪有小家!潘超撂下电话,又开始与大家忙着排查险情、转移群众。
  潘超只是白泽湖乡数百名奔波在防汛抢险一线的党员干部中普通的一员, “舍小家为大家”,站在一线保卫着全乡30000万人口的生命安全,在关键时刻,是他们不畏艰辛,冲锋在前,为全乡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 


 
苏家满:终身一跃跳深沟 独臂支撑排险情


  洪水来袭的几天里,宜秀区大桥街道砂桥村的30多位党员群众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巡视汛情、扛沙袋、堵坝,几天几夜没有好好睡上一觉,也没有吃上一顿饱饭。
  7月6日上午,机场大道西侧通往砂塘组道路由于圩水过高再次出现险情,导致700多亩农田被毁,300多户房屋受损,给整个砂桥村1000多名百姓带来极大损失。由于水深无法准确判断排水沟的具体位置,砂桥社区石河组居民苏家满二话不说,纵身一跃,直接跳进排水沟里,年过半百的他半个身子淹没在洪水中。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谁会料想这样一个弱小的身躯扛下了大责任,即便他身体残疾一只手在行动。在其他村民的帮助下他缓缓的扛着水泵冒着生命危险开始凭着感觉一步步将水泵放在排水沟里。苏家满同志在洪水里待了数十分钟,只见现场工作人员顺利启动开关,排水通畅后,他方才在干群的帮助下从排水沟里上来。浑身湿透的他还没来得及喘息的机会,又拼尽全力和年轻人一道扛沙袋,装土运土,增高拦水坝,哪怕他只有一只手。大雨滂沱中他的背影看上去是那样的充满力量和坚定不移,泥水中一步一个脚印深深地记录着这位不是党员胜似党员的人为村民安危全力以赴的动人画面。
  苏家满同志一直同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坚守在抗灾最前线,在紧要关头,他身先力行,始终坚持深入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他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在灾难面前,他不顾劳累,不顾个人的安危,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哪里最关键,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险情大,他就紧张奋战在哪里,越是艰险越是向前。他这种以人民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赢得了干部群众一致的好评和赞扬。

 
方世根:舍小家顾大家


 
 
  在宜秀区大龙山镇永林社区石门湖北畔的农场大圩,党员干部及群众抢险队经历了从保圩到不得不破圩的转变,党员方世根等人舍小家保大家的大义之举感动大圩。
  7月6日下午,在农场大圩看到,两边水面因破堤流通已经齐平。从7月1日晚,保大圩行动就开始了。然而,7月5日早上9点,大堤上出现了一处直径1米的管涌,洪水像瀑布一样从四五米高的上方冲下来,然而下方正是中石化3根运油管线,是整个中石化通往武汉的途径干道。该漫堤埋设的石化输油管道一旦溃破,将冲毁管道,污染整个长江水域。险情发生后,大龙山镇防指迅速抽调50余人投入抢险一线,并第一时间上报险情。为保证输油管道安全,宜秀区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抢险器械赶赴现场,决定在管线以南150米开外破堤蓄洪,快速减小圩堤内外压力差,确保管线安全。掘堤后,农场圩内外水位差逐步减小,当晚10点由六米降到一米左右,险情基本缓解。
  大圩内有方世根等6人承包的2000多亩水域,方世根个人就养殖了1400亩的螃蟹。在现场区防指及水利专家提出建议后,在危急关头,方世根等人放弃了个人利益。10点半,挖土机开始挖大堤,至6日零点,圩堤两侧水面齐平。挽救了这一湖清澈的水,而方世根的个人损失超过了500万元。“钱没了,我可以再赚,但是这个管道要是破了,造成石油泄漏,污染了长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再说作为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更应该舍小家顾大家了”。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的基层党员,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无私地掏出一颗挚诚的心,平时心里装着百姓,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保大家,谱写了一首新时期共产党员抗洪救灾的壮丽乐章。
  “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让党员干部们,更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宜秀的基层党员,他们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写进了抗洪救灾的每个细节里,让“两学一做”的成效在这场战斗中充分体现。他们始终“做”在前面,以不变的为民初心,用自己的身躯和臂膀,筑起了保护宜秀人民的“防汛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践行着“两学一做”的坚定誓言。(嵇奕华)

上一篇:宜秀区广电局为受灾安置点安装有线电视

下一篇:爱心企业家到罗岭镇捐赠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