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社区位于安庆市北边,206国道、机场大道贯穿境内,且有天柱山机场、安庆国际汽车城等十几家企事业单位落户于此,支撑着我市城区北边门面。然而,该社区内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的自建房,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落后,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堪忧。多年来,一直被当地群众视为“城中村”。
2016年,红光社区348户、13.2万平方米被纳入中山大道北片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内,棚改任务启动之初,红光社区制定了一套为本社区“量身定制”的四个五工作法,为棚改工作推进“保驾护航”。
领导班子五保证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红光分指领导班子深知在这项号称“天下第一难”的任务中,如果临时党支部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那征迁工作将寸步难行。因此,红光分指以“五个保证”的要求确保党员干部能够牵好棚改的“火车头”:
领导班子要保证挂帅一线;保证研究征迁方案;保证协调重大问题;保证督促征迁进度;保证关怀工作人员。

(图:红光社区临时党支部“江防精神”学习会)
五月份,红光分指临时党支部成立,先后召开了两次党员代表大会,红光分指指挥长余章宏在会议上明确表示,他要做红光社区第一个丈量,第一个摸底,第一个签协议,第一个拆迁的,同时要求全社区党员干部也要做第一批丈量,第一批摸底,第一批签协议,第一批拆迁的。
干部争第一,党员齐带头,据了解,红光社区党员总共83人,其中两委班子5人。一线拆迁工作人员8人,其中党员7人。涉及拆迁的党员42人,其中带头拆迁35人,已完成拆迁的党员35人。自家不涉及拆迁的党员41人,其中12人主动请缨做拆迁工作。
这群党员干部中不乏一些临近退休、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红光社区原副书记潘宜广,扎根基层工作十几年,征迁任务下来的时候,他先是做通了家里十几口人的思想工作,带头签协议并早早搬离,而后又主动请缨,加入到征迁工作队伍中,负责房屋拆除工作。有一些难配合的“钉子户”在背后议论他多管闲事,他却看的很开,“在基层干了这么多年,大多数人对我还是挺客气的。村民都是讲感情的,是不是真心为老百姓办事,他们一看就明白。”
“挂帅一线不仅仅是要‘坐镇指挥’,还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带队入户去谈,并且谈出成效,作为红光棚改分指指挥长,要带头‘拆’,更要带头‘干’,怎么带好这个头,是一门大学问。”余章宏说,“棚改征迁工作结果就是对红光社区“两学一做”成效的最好证明。”
工作队伍”五尽心“
棚户区改造从长远来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但在利益面前,每家拆迁户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即使面对的是同一家拆迁户,不同家庭成员的想法有时也很难协调一致。因此棚改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攻心战。就做好拆迁对象的服务工作,红光分指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五尽心”的要求。
征迁工作人员对百姓要“尽到热心,尽到细心,尽到耐心,尽到真心,尽到公心。”

(图:端午节慰问困难群众)
红光社区拆迁户徐文友去年不幸因车祸成为植物人,由间歇性神经障碍的妻子照顾。一家人生活拮据。如果他们征迁的善后工作做不好,对于他们先前受到的苦难无异于雪上加霜。红光分指临时党支部开会讨论后决定,由指挥部与多个房地产开发商联系,书记和政委分别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想尽办法,寻找合适房源,最终帮他们寻得一处一楼小户型住房;而后,社区负责人又为他们一家在红光社区拆迁红线以外找了一户临时住所过渡安置,以便这家人尽快适应居住环境,徐文友一家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拆迁协议得以顺利签订。为了让这户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欢乐,端午节期间,红光分指临时党支部自发捐款近3000元,并且送上香油大米等慰问品,为他们今后的生活送上了祝福。
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征迁利益的冲击之下,亲情有时不再成为调解家庭矛盾的润滑剂,反而会使家庭矛盾升级,记者在采访间隙,就有一位已经签订征迁协议拿到房票的拆迁对象,因拆迁补偿款和老人赡养问题无法与兄弟之间达成共识而请求余章宏协调。余章红热情接待了这家拆迁户,直至下午记者离开时,协调工作依然在进行。
“只有成为处理拆迁对象问题的多面手,才能有效推进拆迁工作进程,”红光棚改指挥部政委何承海说,“这些‘表面上’看似与征迁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却是影响征迁进度的关键之处,这段时间拆迁对象的房源和房价问题成为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和余书记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去和房地产开发商接触,帮助拆迁户花合适的价格,买到称心的房子。”
组织措施“五到位”
一套科学,全面,细致,严谨的组织方案是征迁工作得以高效推进的重要支持。就征迁工作的组织措施,红光分指提出了“五到位”的要求。
宣传发动要到位,征求意见要到位,规定程序要到位,公开透明要到位,维护稳定要到位。

(图:红光社区棚改宣传资料)
而这五到位,从红光分指的宣传工作中就能很好体现。自今年元月4号开始,红光分指就已经开始安排人员对拆迁对象家里的拆迁面积进行摸底丈量,伴随着这项工作同步开展的,就是征迁政策的初步宣传,截止3月初,拆迁对象的第一轮宣传工作和摸底丈量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四月份,红光社区又印制了《征迁手册》,市政府80号令,房票补偿方案,政策常见问题解答通过一本小册子做到全覆盖,《征迁手册》分发到户,保证每户至少一份,方便拆迁户查阅。5月19日起,红光分指又以周刊的形式发行了《棚改简报》,传递领导指示,一线故事,征迁动态等重要信息,进一步深化全体工作人员对棚改工作的认识。通过自上而下的宣传,统一全体征迁参与者的思想,为征迁工作的开展扫清了思想障碍,提供了巨大推力。
红光分指不仅将征迁宣传工作做成了全区的“标杆”,就“阳光征迁”和“依规征迁”等工作也切实做到让所有的征迁工作参与者心服口服,对于拆迁户的户口存在真实性确认工作,红光社区采取了“四级公示”和“四级审核”的工作措施,从村,社区,街道,区四个层级逐层确认,确保拆迁流程公正公平公开。
机制保障“五严格”
为了保障棚户区改造这列“高铁”不“跑偏”,不“晚点”,一套能够让分指全体征迁工作人员在良好的征迁氛围中不打折扣地执行组织方案的保障机制就如同这列列车行驶的“高速轨道”。对于机制保障工作,红光社区做了五点要求:
严格工作纪律;严格时间节点;严格督查考核;严格征迁标准;严格监管力度。

(图:红光社区拆迁推进公示板)
记者来到红光分指时发现,正门上方位置放置着一块醒目的电子屏幕,这块显示屏已然成为指挥部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使工作进展情况公开化,透明化,指挥部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全天候滚动播放协议签订公示,使大家对协议签订情况一目了然。
电子屏每天都在传递新的惊喜,而这持续不断的“惊喜”,得益于红光棚改全体工作人员从棚改工作推进伊始一直坚持到现在的 “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红光社区规定所有的棚改工作人员,每天八点半之前必须到岗,最早晚上十一点半开始开日分析报告会,会议结束以后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半夜两点才能回家已经是家常便饭。
在持久攻坚的过程中,对于具体的工作目标,红光社区倒排时间明确了时间节点。红光社区承诺在7月31日之前完成全部征迁任务的80%,在8月15日之前完成全部征迁任务的90%,从之前的完成情况来看,红光社区不仅完成了目标,并且是超额完成了目标。
党建引领示范,群众关怀尽心,科学组织谋划,严格机制保障。截止8月21日,红光社区已完成签约335户,已拆除面积3万平方米。整体完成进度96%,位居全市12个拆迁任务点第一名。红光社区坚决贯彻“四个五”的工作法,必将在“棚改”的大考场上,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李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