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迁一线】一场谈判的背后故事:攻坚队成长三部曲
日期:2016-09-05 21:45:10 来源: 点击:
“能拆哦,你看看我家这饭馆,比你的店面大吧?一年收入不少吧,我前几天就签协议了……”站在宏志饭馆门口的记者,看到了一幕奇怪的现象,该饭馆的老板和总铺分指的拆迁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婆口苦心的劝说着拆迁户。
记者在总铺分指斯兴柳处得知,能得到群众的主动配合主要是因为我们拥有一支 “懂业务、善宣传、会干事”的干部队伍,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岗位,很多都没有参加过棚改,但现在他们都能独当一面,能以80号令为准则,在接触群众工作中熟记能详,做到示之与法有据,言之与法有理,是做好拆迁安置工作的业务骨干,排头兵,记者带着好奇的心,走进了总铺分指,了解这支队伍成长的背后故事。
集中学习解疑问
自棚改项目启动以来,总铺分指始终坚持每日一分析,调度,总结。分指全体小组每晚在指挥部集中开会,每人一支笔,一本80号令,一条条的阅读,读完了讨论,讨论完了记录。“感觉大家一起学起来,很多政策经过这么一争吵,一谈论,都深刻的记在我脑子里面了,刚开始担心我年纪大了,政策掌握不好的担忧瞬间没了。”分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会议虽然是由分指的指挥长主持,但是会议上领导更像是战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学习。
逐户分析知彼己
一走进会议室,一张矗立的小黑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斯兴柳告诉记者,这个小黑板就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方法,每晚每个小组把白天收集到的拆迁户资料放在会上集中研究,他们会在黑板上画出拆迁户的家庭成员关系、外围关系、以及社会关系,通过这三大关系为后期谈判的突破口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拆迁户潘传江,一个老人住在乡下,儿子媳妇都在市里工作,老人家一开始就对征迁十分抵触。在登门3、4次没效果后,工作人员就通过他儿媳妇所在单位的老板,做他儿媳妇的思想工作,随后他儿媳妇表示答应做她丈夫的工作,最后他们夫妻俩答应回来做老父亲的思想工作,最终终于签下了协议。
模拟实战练技能
针对每组的特殊拆迁户,他们就每天进行实战演练。先是设身处地从拆迁户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随后又从这些想法入手,模拟谈判现场,一一击破,通过这种方式锻炼我们工作人员的谈判技巧和熟知拆迁户的心里所想。确保每个工作人员精通业务,独当一面,不仅懂政策,而且会讲政策,会用政策。朱宏志在集贤北路经营一家将近300平方米的饭馆,生意不错,最后他不仅签了协议,还帮助工作人员一起劝说其他拆迁户,记者问他原因时。他是这样说的“作为每年都有一定收入的我们,开始的确不理解这个拆迁,但是这些工作人员从我们店主的角度,把我心里的不情不愿以及以后担忧都明明白白的说出来了,解决了,让我感到很安定,更让我相信政府,相信共产党。”
拆迁户帮助劝说拆迁户,在这现象的背后,凸显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出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们确实当好了排头兵与领头雁。“身份亮在岗位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一线上。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 社区书记邓永忠说,正是党员干部在征迁工作中带着真情、带着热情、带着激情,用心、用情、用法去做群众工作,才换来了拆迁户的理解。
截止记者发稿时,总铺分指已签订协议83户,完成率66%。
(宋兰兰)
上一篇:程学东率队到我区扶贫联系点调研指导脱贫工作
下一篇:大龙山镇永林社区集中拆除棚改区已签协议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