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团结 精干高效 精准合力 红光社区决胜棚改征迁攻坚战
日期:2016-09-07 14:41:48 来源: 点击:
精诚团结 精干高效 精准合力
红光社区决胜棚改征迁攻坚战
截止9月5日 已签协议334户 完成任务96%
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我市五大攻坚战之一,更是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性工程,关乎着几百万群众生活品质的保障与提升。位于宜秀区中山大道北片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红光社区征迁指挥部,提前谋篇布局,创新工作方法,精诚团结、精干高效、精准合力,创造了群众满意、高效征迁的良好局面。
今年,大桥街道红光社区348户、13.2万平方米被纳入中山大道北片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内。
年初,红光社区征迁指挥部成立,由8人组成的“幸福125”工作队分片包干、挂图作战、攻坚克难。截止9月5日,红光征迁指挥部已签协议334户,完成任务96%。
精诚团结: 幸福“125”团队的默契配合
组建幸福“125”团队,目的就是将一线征迁人员拧成一股绳,既需要一个组组员之间的配合,更需要组与组之间的高度默契配合,才能更好高效推进棚改征迁工作。红光社区此次棚改涉及到5个村民组。征迁工作伊始,由街道科干挂帅任指挥部政委,带领5名“两委”干部,2名后备干部开启“5+2”的开挂工作模式,分成5组负责政策宣传、户口认证资料收集、谈判、签订协议等包保工作,成为征迁一线的主力军。“1个政委、2名后备干部、5名’两委’干部,就是我们这个’125’团队的配备和由来。”红光指挥部政委何承海介绍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何承海作为团队的“总舵主”除了要全盘谋划拆迁事宜,发挥团队“1+1>2”功效外,还要深入群众家中做工作,解决难题,几个月下来,由于辛苦操劳引发了痛风旧疾。“看到政委拖着伤痛的腿还在坚持工作,我们更加有动力了。”队员陈华闯说。据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何承海有一次深夜累得睡着了,说梦话都是在安排棚改拆迁事宜。事后,指挥部工作人员打趣他说,政委想棚改想疯了,做梦都是棚改。虽是打趣,但他们更多的是担心何承海的身体吃不消,多次劝他休息一下。但是何承海却笑笑说:“早一日拆完,老百姓才能早日住上好房子,我是累,但幸福并快乐着。”
红光社区的居民房大多建于上个世纪,高低错乱,紧密连成一片,最宽的路面仅够一辆汽车通行,而两栋房子之间最窄的距离只剩几厘米。潘国民,是红光社区建新组的居民,他是第一批签协议搬走的人。潘国民原来居住的房子周边环境差,排水沟、粪池的气味一到夏天更是难闻,道路又窄,车子都到不了家门口。在拿到房票的第二天一大早,潘国民父子俩就来到余章宏家中表示感谢。“余书记,要谢谢棚改,要不然我们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住不上好房子。”潘国民父子俩激动地握着余章宏的手说。“听到拆迁群众说谢谢的时候,给我很大触动和鼓励,我作为红光社区的书记,有责任带领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哪怕经常工作到深夜,一想到是为群众幸福着想,我也是幸福的。”余章宏告诉记者。作为幸福“125”团队的“掌门人”,余章宏除了要负责自己包保的几十户拆迁群众外,还要协调各方,甚至还要经常跑腿帮群众找房源,租房子,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燃眉之急。
陈华闯、苏毅是去年红光社区招聘的两名后备大学生干部。“刚工作就摊上征迁’大事’,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有点吃不消。”陈华闯告诉记者说,“后来,在团队的带领下,学会了如何做群众工作,用对方法沟通了,工作才能越来越顺,尽管经常熬夜,没时间休息,但是我们越战越勇。”在红光征迁指挥部挂着两个牌子,一个是签约总户数,另一个是距离完成任务的倒计时。据了解,红光指挥部坚持“日分析、日报告、日督查、日调度”的要求,每天召开工作例会,汇报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对策,然后再安排部署。“每天看着这两块牌子,我就高度紧张,各个组都在比学赶超,我们也不能落后。”陈华闯说。紧张有序、默契协调的团队精神无疑增加了组织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如果我们哪一组在群众家做工作遇到了瓶颈,就会在征迁微信群里呼叫,请求支援,其他人就会过来帮助协调做群众工作,我们配合十分默契和谐,很幸福。”苏毅自豪地告诉记者。
精干高效:聚焦“四个五”加速征迁
如何在近半年时间将征迁任务全部完成,成为了摆在红光征迁工作组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征迁伊始,红光指挥部就将棚改现场作为践行“两学一做”、检验党组织战斗力的战场,作为锤炼党员党性、评估干部作风的考场,作为发挥党员作用、提升干部能力的舞台。一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参与棚改征迁工作;一方面鼓励被拆迁户中党员带头签约,并带动群众理解支持棚改征迁。始终保持“党员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有党员”工作精神,坚持“5+2”、“白+黑”工作模式,遵循“日分析、日报告、日督查、日调度”工作要求,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党员带头参与征迁,争做棚改政策的宣传员、干群矛盾的化解员、民情民意的征集员、征迁纪律的监督员,多方解决群众实际难题,逐步打开被征迁户心结,确保征迁工作稳步推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红光社区征迁干部中,余章宏是第一个丈量、复核、签协议、搬家的。虽然家中78岁老母对老房子恋恋不舍,但为了配合儿子开展工作,也只有忍痛租房住下。
为了配合拆迁户的时间,55岁的副指挥长苏传发经常大中午顶着骄阳,背着包上门收集资料、送房源信息,晚上和同事们一起加班至深夜,还得抽空照顾家中病危的85岁老母亲。征迁工作人员张斌一直投入在征迁一线,女儿生病没时间陪伴,就连高考也没顾得上。“本来答应了孩子暑假陪她去上海玩的,现在又没时间了。”张斌说,他觉得自己很愧对女儿,但是为了征迁工作,他必须坚持。“连续三个多月,天天熬夜加班,早出晚归,年前家里就说给我介绍对象,到现在都没时间见个面。”刚进社区工作的年轻征迁小伙张毅感慨说。
干部带好头是一个方面,在棚改征迁中,关键还是要看靠征迁方法好不好。中山大道北片棚户区改造启动以来,宜秀区大桥街道红光征迁指挥部积极围绕征迁时间节点,结合“两学一做”实践活动,科学研判、强化措施,聚焦“四个五”,助推棚改新进程。
首先是示范引领“五保证”。保证挂帅征迁一线;保证研究征迁方案;保证协调重大问题;保证督促征迁进度;保证关怀工作人员。其次是党群服务“五尽心”。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选调区、办两级熟悉政策、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工作中要尽到热心;尽到细心;尽到耐心;尽到真心;尽到公心。通过周密细致安排部署征迁工作,实现组织实施“五到位”。宣传发动要到位;征求意见要到位;规定程序要到位;公开透明要到位;维护稳定要到位。征迁工作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大桥街道为了确保老百姓利益不受损,实行机制保障“五严格”。要求严格工作纪律;严格时间节点;严格督查考核;严格征迁标准;严格监管力度。
正是因为征迁一线人员的精干和征迁方法的创新,才让棚改征迁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精准合力:做到征迁政策和热心服务两个到位
棚改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棚改征迁进程中,红光人始终做到精准领导、精准施策、精准包保,坚决实行“一个政策、一个标准”, “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并将有情的服务贯穿征迁前后,以心交心,从而让群众主动配合支持征迁。
为提高征迁效率,红光指挥部在确保群众对棚改征迁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上,毫无保留将棚改政策交给征迁群众,通过发放明白纸,制作小册子,将市政府80号令、房票安置办法、征迁指挥部工作职责和制度、征迁花名册、政策解答、房票安置流程图、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等囊括其中。与此同时,帮助被拆迁户算好四本账:既算经济账、又算环境账,既算公平账、又算幸福账,让群众切实感受棚改征迁的实惠,实现“要我拆”向“我要拆”的转变,确保拆得快、拆得稳、拆得好。不仅如此,红光指挥部在棚改过程中,始终心系群众,设置“党群连心卡”,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及时了解群众诉求,解答疑难问题,竭尽全力为群众找依据、享政策,找资料、促签约,找房源、助搬家,以真心服务赢得群众支持。并且将征迁服务延续到搬迁后,对被征迁待安置群众划分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主动倾听困难,组织上门慰问,特别是针对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通过民政、残联、团委等渠道,广泛筹措资金,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及时关怀。
“书记您再想想办法,考虑一下我这个特殊情况吧!”前不久,红光社区党总支书记余章宏刚到办公室,68岁的胡荣林就皱着眉头找来了。胡荣林是红光社区原居民,生有一女胡代娣。胡代娣是非农户口,前几年因工作需求,携丈夫、儿子将户口迁到了合肥,目前也在安庆居住。
“老胡,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你这个情况不符合征迁政策,我若给你开了例就等于违反了政策规定,对别人也不公平,您要理解啊!”余章宏解释说,按照市政80号令第25条规定,胡荣林只能享有4个认证人口,但他还想为不符合政策的女婿、外孙争取,“必须按照政策来,老胡接受不了,我们也只能重复解释。”
征迁户陈保林曾在路边摆摊卖肉,因拆迁失业,希望能得到一笔“失业补偿”,久久不肯签订协议,近期还发生了车祸。征迁工作人员一边轮流去医院照顾陈保林,一边坚持做其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8月1日早上,陈保林签下了协议。
“征迁工作只有一点,坚决执行原则!”余章宏说。
征迁工作虽然需要一碗水端平,但这并不是说不讲究人情,而更需要将有情的征迁服务延续到被征迁户搬迁后。
2016年,我市创新实施房票安置法,老百姓可以到政府指定楼盘购买商品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数群众对房源信息知晓不足、行动不便、外出工作、满意户型难觅等各种因素存在,群众签协议的效率也大打折扣。
针对这一情况,征迁指挥部要求征迁工作人员必须对群众关心的市场房源、房票价格等信息做到了如指掌、了然于心,且要帮征迁户跑腿,直至找到合适的房子。
谷桥组拆迁户徐文友,2015年下半年不幸遭遇车祸,家中相依为命的老伴又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夫妻二人想买一个58平方米的小户型房子,且必须是在一楼。然而,市场上小户型房源并不多,征迁工作人员花了4天时间将整个市场跑了个遍,终于找到了2套合适的房源,让徐文友夫妻安然搬迁。
早一步熟知群众需求,早一天完成征迁任务,群众就能早一天过上“优居”的日子。正是“幸福125”始终保持着“精诚团结、精干高效、精准合力”的工作常态,才让红光社区的征迁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方华 肖琪)
上一篇:【征迁一线】信他 服他 敬他—记大龙山镇总铺社区邓永忠书记
下一篇:宜秀区开展三项行动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