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9月14日安庆晚报:让居住在棚户区内的百姓圆了“安居梦”

日期:2016-09-14 16:58:02   来源:   点击:

让居住在棚户区内的百姓圆了“安居梦”

阳光棚改 最“走心”的民生实事


  房屋逼仄低矮,没有燃气、没有上下水,多人共用一个旱厕,居民行路难、如厕难……这些,都曾是我市实施棚改以前,一些棚户区的真实写照。
 
  作为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我市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积极抓住政策机遇期,立足我市建城年限较早、境内老旧房屋多、主城区人口密度较大、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出入口形象亟待改善等现实情况,将棚户区改造列入我市十三五期间“五大攻坚战”之一。自棚改实施以来,真正圆了当初居住在棚户区内的百姓“安居梦”。
 
  老百姓感觉公平
 
  心里也就有了底
 
  “看,贴出来了,真的贴出来了……”今年7月26日,在宜秀区大龙山镇206国道棚户区改造项目永林分指的信息公开栏里,一张张棚改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协议书,吸引了周边一大批征迁户驻足观看。通过公示,棚改征迁户们能清楚地知道每家征收房屋面积是多少,安置人口是多少,房屋账目如何结算,房票金额是多少。各种信息一目了然,老百姓感觉很公平,心里也就有了底。
 
  “拆迁中为了打消老百姓的顾虑,从我们签订第一份协议起,就进行对外公开,让老百姓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并且我们后期拆迁的协议陆续对外公开,一把尺子量到底,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同时对拆迁实行依法拆迁、和谐拆迁,让老百姓放心,先签的与后签的绝对一样。”永林社区副书记方龙庆说。
 
  随着棚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搬旧屋,住新宅,这些已经成为安庆老百姓嘴里最热门的字眼,棚改归根结底是一项民生工程,好不好,满意不满意,还得老百姓说得算。
 
  家住经开区罗冲社区70岁的胡天顺,今年住上了宽敞的新房子。自从上世纪90年代搬进热电路北巷9号平房以来,在这间30多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胡大爷一住就是30多年。“能够住上新房子,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像胡大爷这样由衷感到幸福的百姓还有太多。在我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去年10月份开始组织9个棚户区项目攻坚,各辖区及棚改指挥部各工作组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协同作战,当年共完成棚改9336套,其中货币化3710套、房票安置5001套、实物安置625套,占年度任务103.7%,超额完成9000套的年度目标任务。
 
  帮征迁户跑腿
 
  成了最重要的事
 
  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我市切实把棚户区改造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让群众住得安心、放心、舒心,让棚户区居民得实惠,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在去年大规模改造棚户区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城区再改造206万平方米,东南西北12个地块纳入其中。当前,12个地块全部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今年5月24日,在宜秀区中山大道北片棚户区改造项目红光社区征迁指挥部二楼,社区居民张礼稳户之子张刚领到了价值48万元的房票。这也是我市2016年棚改项目的首张房票。
 
  我市还创新实施房票安置法,老百姓可以到政府指定楼盘购买商品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数群众对房源信息知晓不足、行动不便、外出工作、满意户型难觅等各种因素存在,群众签协议的效率也大打折扣。
 
  针对这一情况,我市要求各辖区及棚改指挥部各工作组工作人员必须对群众关心的市场房源、房票价格等信息做到了如指掌、了然于心。帮征迁户跑腿,直至他们找到合适的房子,成了各街道征迁指挥部工作人员最重要的事。
 
  家住宜秀区大桥街道红光社区谷桥组拆迁户徐文友,2015年下半年不幸遭遇车祸瘫痪,家中相依为命的老伴又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且家境贫寒,夫妻二人的房票除去给儿子买一套房,剩下的只够老两口买一个58平方米的小户型房子,且必须是在一楼。然而,市场上小户型房源并不多。
 
  了解情况后,红光社区党总支书记余章宏带上两个工作人员花了4天时间将城区整个楼盘跑了个遍,终于找到了2套合适的房源。徐文友握着余章宏的手,感激地说:“要是没有你们,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张箭 石晓红 王虎)

上一篇:李玉萍到宜秀区督办代表建议办理工作

下一篇:宜秀区开展中秋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