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一大早,在五横乡绿丰园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几名工人正在为杨梅疏果。绿丰园生态农业种植基地负责人胡玲红介绍说,今年因为闰月的原因,杨梅成熟要比往年迟四五天,大概要到六月中旬才能成熟,为杨梅疏果主要是提高杨梅的品质,今年组织十几个工人对杨梅进行疏果,第一次从5月3号到10号,这一次从20号到现在,别看把杨梅果摘掉一两个,但能让树上的杨梅长得更大,杨梅口感和质量都得到提升。
望着成片挂果的杨梅园,胡玲红高兴心情溢于言表。但最让她开心的还不仅是这一件事。胡玲红说,我们这边的东魁杨梅不光是绿色无公害、品质好,而且我们施肥都是有机肥,从除草施肥蔬果到采摘,一年200多天都要围着杨梅转,需要大量的人力,需要做事就在本村找,而且到这里来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贫困户,他们到这里打工一个是增加收入,第二作为企业,我们也算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做了一点贡献。
正在为杨梅疏果的杨亭村贫困户杨金梅也高兴地说,我是杨亭村高洼组的,我在杨梅场这里一年到头打工,杨梅基地就是春上打药、除草、施肥,回头就是杨梅疏果、到杨梅采摘,到下半年杨梅下肥东西,一年到头都在这里做,反正一天80块钱,一年做到200多工。
与绿丰园一样,五横乡白林村龙云生态田园基地里,几十个工人正在种植葛根,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白林村龙云生态田园基地负责人蒋为民介绍说,我们这个基地是今年2月启动的,目前已经流转土地加山场1000多亩,目前已经建了茶园500亩,然后就是火龙果基地和百果采摘园300多亩,另外就是葛根种植300多亩,为了配合村里扶贫工作,我们基地用工主要都是当地白林村人,我们统计了一下,一个月大概用工八百人次,其中贫困户二百人次,基本上每个月工资总额达到10万以上。
尝到甜头的白林村贫困户杨善文说,我家就老夫妻两个在家里,我现在70岁了,我儿子十几年前去世了,就一个女儿已经到婆家去了,我自己身体也不好,劳动能力差,家里比较很困难,队里和村里就让我在这里打点零工,今年我已经在这里做了二十四五天的工了,能做就做一点。
带着感情真扶贫依托产业助脱贫。今年以来,五横乡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坚持“农民增收、产业富乡”战略,走“造血式扶贫”的路子,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局面。
该乡党委政府通过创新思维方式,抓住上级惠农支农政策的契机,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培训推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养龙头企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的要求,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家乐第三产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帮扶干部+贫困户”发展致富路子。
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各种专业合作社10多家,茶叶种植、各类水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近万亩。
随着特色产业的兴起,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拓宽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基本实现了“不出村可就业、不出远门即攒钱”的梦想。
(方华 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