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安庆晚报】扶贫路上,她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日期:2018-05-04 09:04:41   来源:   点击:
  孙桂华,大龙山镇总铺社区卫生室的一名普通的社区医生,在她的诊疗室里总是站满了患者,墙上也挂满了患者们送来的锦旗。所谓,“医德仁心”!可谓看的是病,治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她一直用行动践行着医生的职责,诠释着医生用心服务的美德。
 
孙桂华到村民家出诊
 
  疾病是贫困人口最大的“拦路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这个硬骨头中的“硬骨头”。总铺社区贫困人口110人,其中,因病致贫3人,慢性病32人,因残致贫20户。孙桂华要做的事情很多,如: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做到签约一个,规范履约一个;“351”“180”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配合开展贫困人口慢性病健康管理;为辖区内所有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收集好健康扶贫各项工作台账及相关资料。在扶贫路上中,她书写了一个个健康扶贫的精彩故事。
  “杨爹爹,今天你的血压有点高,你最近吃盐还是多了,降压药按时吃吗?”在贫困老人杨善义家,孙医生在半个小时里,耐心地询问他的近况,之后,给他做了详细的健康检查,同时为老人提供合理用药和健康生活指导。她走访每一户贫困家庭时,都会仔细询问家中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每次上门都认真地向他们做好健康扶贫政策的宣讲,将实惠落实到每一户、每一人。
  这是一个万籁俱寂的雪天夜晚。孙桂华徒步来到总铺社区新光组戴谋青家,“下雪天,路又滑不好走,晚上路上黑乎乎的你还跑来干嘛哦,这几天我的血糖好的很,我一直听你话少吃饭,多吃粗粮,我晓得哦。你放心,你给我讲的好政策我也都记得,放心哦”,这是贫困户戴谋青老人说的,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言语,却是那么朴实,瞬间让孙桂华的心倍感温暖。社区卫生室的事情格外多,无论天气如何,无论多么繁忙,一个月一次上门定期检查日,孙医生必定要落到实处,如实记录填写登记。
  杨积喜,建档立卡贫困户,同其母、其女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本人患有一级精神残疾,右手残疾,妻子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女儿杨看身体不好,父女两一直跟着母亲潘淑存生活在一起,靠种地和政府部门扶持维持生活。
  有一次,杨积喜突然发病,将吃饭的碗打破,直接捡起玻璃渣子握在手里不放,还用头撞击窗户,鲜血直流。潘奶奶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第一时间找手机拨打孙医生的电话。孙医生知道后,立即放下碗筷,带上急救箱骑着电瓶车赶到现场替杨积喜止血、消炎、包扎处理。
  看见血止住了,潘奶奶才定了神,舒了一口气。潘奶奶动情地说:“小孙诶,我的好闺女,别人的手机号码我记不住,但你的手机号我倒背如流。我经常跟周围人说,小孙医生真好,她的手机24小时开着,比救护车都及时,知道我儿子行动不方便,病情特殊,总是主动上门打针送药,只要一打她电话,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是随叫随到,真像亲闺女一样。”
  孙桂华说:“大龙山镇总铺镇,是我生活和生长的地方,大家都是街坊邻居,学医就是为了建设家乡,能为乡亲们服务心里的幸福感是满满当当的。”朴实的话语中,展现出她勤恳做事、踏实做人的工作作风,更是诠释了一个最美基层医生服务态度。
  在扶贫的道路上,每一户都有故事,感动的瞬间不计其数。孙桂华不仅治愈了一位又一位贫困患者,更让他们看到了改变生活贫困面貌的希望。扶贫路上,她用行动诠释最美医生这一称呼,让我们为她点赞!(刘惠子 杨丽 张箭)

上一篇:黄芳顺:八旬老人不忘初心发挥余热

下一篇: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参观两邓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