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龙舟盛会 全民参与,龙舟文化 普惠于民

日期:2018-06-19 17:01:37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宜秀区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落脚点,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结合本地端午划龙舟的文化习俗,精心策划“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启发和引导群众参与其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惠于民。
 
游子返乡 再续龙舟情怀
  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白泽湖乡芭茅村村民张金保结束了两天精心动魄的比赛。他来不及多做休整,就要收拾行李,赶赴青岛,继续为未来打拼。
  白泽湖乡自古以来便有划龙舟的传统,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白泽人以划龙舟祈盼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而自记事起,“端午赛龙舟”便成了张金保每年最期待的节庆活动之一。
  18岁那年,张金保第一次拿起了龙舟桨,从此与龙舟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年42岁的张金保在青岛从事消防工程方面的工作,每到端午节,他都会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提前半个多月请假回到家乡准备赛事。这24年来,张金保基本没有缺席过家乡的龙舟赛。
  张金保告诉记者,最早的时候,端午龙舟赛都是村民组自发组织,比赛的规模小,也不正规,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村民选择去外地发展,为了将传统延续下去,村民组成立了一个“龙舟会”,由村民集体推选一名威望高、组织协调能力强、技术过硬的龙舟好手出任会长,每年端午节前一个月,会长就要开始联系各地的龙舟队员,并着手准备端午龙舟赛的相关事宜。今年,张金保所在的这条龙舟队了,还有十几个和他一样,特地从外地请假回到家乡准备本次龙舟赛的队友。
  令张金保感到激动的是,从2017年开始,“龙舟赛”正式升格成“龙舟节”。而今年这场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全民参与的“龙舟狂欢”,赛事规格堪称空前。参赛队伍涵盖了全区六个乡镇(街道),分组更细致,赛程更专业,准备更充分,安全更有保障。
  龙舟文化节吸引了周边2万余名群众冒着烈日来到现场驻足观赛,全国范围内通过电视或者网络平台收看直播的观众也超过54万人,打出了宜秀龙舟文化的“金字招牌”。而在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比赛中,张金保所在的胜利二号龙舟队全体队员们拼尽了全力,终于拿下本届龙舟节标准组平安传统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谈及此,张金保的脸颊难掩自豪的表情。
  “只要我还划得动,以后每年的龙舟节我都一定不会错过。为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贡献力量,是我们每个宜秀人都应该担负的责任!”张金保说。
 
石塘湖畔 为你我摇旗呐喊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观看到比赛盛况,今年的龙舟节,组委会按照“主会场+分会场+特设观赛点”的模式设置了观赛区域。龙舟节的主会场位于白泽湖乡水上运动中心,这里靠近赛道的中后半段,每场比赛最激动人心的冲刺阶段在这里尽收眼底。出于安全考虑,主会场限量发放500张观赛卷。本次龙舟节组委会将这500场宝贵的观赛券用于邀请区内的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脱贫户代表和环卫工人代表。
  她叫王美凤,是一名脱贫户。几年前,她和丈夫因为身体原因,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生活一度非常拮据,2014年,王美凤一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通过政策兜底、教育、医疗等扶贫措施,王美凤一家逐渐走出困境,并建立了信心,2017年,王美凤一家通过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等一系列帮扶举措,顺利实现脱贫。
  她叫何美珍,是一名环卫工人。她每天早出晚归,往返穿梭在道路上,清扫街道、人行道和小巷,清倒垃圾筒内的垃圾,清理绿化带内的杂物。她穿着整洁的橘黄色制服,驾驶着擦得干干净净的垃圾车,却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但她乐在其中,无怨无悔。
  他叫方文杨,是安庆好人。那年暴雨来袭,白泽湖乡大枫社区接到防汛指挥部命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大枫社区的老支书,已经退休的他毅然决定加入防汛突击队。在爱国圩圩堤抢险战斗中,年过花甲的方文杨只身跳入水中,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凭着良好的水性和丰富的经验,成功疏通水泵进水管,化解了险情。
  他们,或是历经生活的苦难与坎坷,却从不向命运屈服,一步一个脚印摆脱了贫困的枷锁;他们,或是任劳任怨十年如一,无惧烈日暴雨或狂风,一心只为做好那颗敬业的“螺丝钉”;他们,或是勤勤恳恳扎根基层一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以一个平常人的身份与现场及全国观众一起感受着源自水乡慢城的“龙舟精神”,也在用自己的故事诠释着“龙舟精神”。
(李贤文 郑超 胡碧娟)

上一篇:2018年宜秀区第三次环委会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调度会召开

下一篇:宜秀区:端午龙舟竞渡 彰显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