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五横乡写好“活”字文章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日期:2018-10-24 09:49:16   来源:   点击:
  杨亭村依托花溪茶谷,做强茶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白林村依托邓稼先红色经典景区项目,做好红色旅游文章;虎山村打造千亩山芋基地,做强金虎山粉丝产业;五横社区聚焦“三变”改革,盘活集体资产,做精养老和水饺文化产业;曰公社区抢抓高铁发展机遇,依托独有山场资源,打造欧式风情小镇。近年来,宜秀区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658”发展计划,力争用2至3年时间,使全区6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8个贫困村转变为示范村、特色村、先进村。今年,该区五横乡更是紧跟发展步伐,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出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以“六个一”,即“瞄准一个目标,配好一个班子,践行一个承诺,建立一套机制,找准一条路子,培育一批产业,”培育村级“造血”功能,让乡村振兴有了落地生根的“活水”。
  “三变”改革盘活集体经济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五横乡践行“党建打头阵,无往而不胜”的工作理念,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行“党支部+乡村振兴+三变+脱贫攻坚+N”的党建+新模式,并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帮助培育发展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今年该乡按照一村一品要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寻找企业合作,为“三变”改革工作运行提供保障。目前杨亭村合作企业5个,白林村3个,虎山村2个,五横社区3个,曰公社区2个。“今年引进白麟尖田园综合体,将700余亩土地入股,带来10万元分红收入;将原本经营亏损的养老中心转给企业经营,以房产入股,每年分红10万元;此外,今年抓住高铁建设的机遇,成立劳务公司,接做小工程带来10万元的收入……”10月17日,五横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善文向记者细算了一下村集体的收入账。 
  “五横社区曾经负债140万元,现在不光债务还清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底还将突破50万元。”五横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善文告诉记者,五横社区结合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曾经负债累累到将突破50万元。而白林村作为宜秀区8个贫困村之一,将“三变”改革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引进龙云生态田园综合体,解决13户40余人的就业;建设光伏基地40余亩,带动周边20余户贫困户用电。通过引导农民以土地、林权入股,将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设施作为集体固定资产入股,每年为村集体创造50万元的集体收入,为每户创造了保底分红和再就业机会。去年如期实现贫困村出列,全村96户242人贫困户如期脱贫。加紧建设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致力于打造集书画鉴赏、交易、培训、交流和展览为一体的书画艺术村,将大大满足今后更大范围的文化交流、参观学习的需要,同时推动周边村居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10月17日,在虎山村看到,位于该村板塘村民组的红薯基地,今年采购栽种的优质红薯已临近丰收;粉丝厂内新安装的红薯淀粉生产线正在调试。“还有半个多月就可以收获了,村里的粉丝厂也将开工生产。”虎山村党总支书记余朝阳说。
  虎山村长久以来就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家家户户种植面积共计约有千亩。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虎山村依据浅山丘陵的地形地貌,将红薯种植、粉丝生产作为特色产业发展。2015年建成总面积600平方米的虎山村粉丝厂,采用传统方式制作红薯粉丝。
  余朝阳介绍,虎山村粉丝厂每年生产粉丝成品2吨左右,但由于成本过高,年经济效益不算太好。今年,虎山村完成建设90亩集中连片的红薯生产基地,并在粉丝厂新建红薯淀粉生产线。“虎山村红薯基地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规范运作,为虎山村经济发展和贫困户经济增收夯实了基础。新的生产线投入使用后,每年可生产5至8吨粉丝成品,销售额将超过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将增加20万元以上。”
  相比于虎山村,曰公社区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构建集果蔬种植、水产养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激活现代农业的“活力因子”。曰公社区茶叶、桂花种植面积达千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0余万元,实现劳务用工20余万元,此外积极引导杨梅基地升级转型,2017年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同时计划新增特色经果林200亩,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生态旅游助推村强民富
  位于杨亭村大烟冲水库上游的杨亭茶场,过去是集体林场,山场面积2700亩,森林植被保护良好,风光秀丽。在林权改革中,杨亭村尊重农民意愿,没有均分到户,而是作为集体资产,依托独特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茶叶种植、加工为主的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如今,茶园从原先不足30亩发展到高标准有机茶园700亩,杨亭村创办了集体茶厂,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杨亭”牌“龙山野茶”商标,资产从当初的不足万元增加到千万余元,产值也从几千元增长到150多万元。“龙山野茶”已顺利通过国家绿色有机茶认证,获安庆市首届茶博会银奖,产品供不应求,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近百万元,并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劳务收入超过60万元。
  杨亭村党总支书记杨凯介绍,该村围绕“生态立村、产业兴村、旅游富村”这一思路,近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进了7家生态农业企业,涉及耕地流转面积1650余亩,山场流转面积3600余亩,大力发展茶旅经济、赏花经济、采摘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今年茶场的茶叶产量超过5000斤,各类节庆活动接待游客30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目前已达到120万元。”杨凯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杨亭村示范带动下,该乡其它村还积极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民俗,把乡村旅游作为主打产业。形成了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和节庆活动,杨梅采摘节已成为安庆市知名节庆,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日趋完善。该乡还借助两邓故居、中国秀园、杨梅基地、田园综合体和集体林场的资源优势,成功举办四届郁金香花展,三届杨梅采摘节,三届五横过大年年俗活动和两届邓石如书画展。每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近200万元。“五横茶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虎山村“金虎山”粉丝获“绿色食品”和安庆市著名商标称号。全乡5个村(社区)都有茶叶种植,总面积达4000亩,其中杨亭村、白林村、曰公社区茶叶已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年产新茶8000余斤。预计今年每个村(社区)实现集体收入50万元,其中,杨亭村集体收入将突破150万元。(吴礼河  杨一   方华)

上一篇:宜秀区积极培育壮大食品首位产业

下一篇:弘扬企业家精神 助推首位产业发展 ——致食品行业企业家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