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直动态 > 正文

一个基层医生的医疗纠纷防范思索

日期:2015-07-13 16:43:54   来源:   点击:
       笔者为乡镇卫生院工作20年的医生,期间因工作关系处理过不少医疗纠纷。我们的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也经常强调医疗安全重于泰山,医疗纠纷现在也成为我们医务工作者心头最大的隐痛。社会大环境医患关系的全面改善需要时间,完善的处理医疗纠纷法律法规的出台需要时间,公平公正的医疗纠纷处理流程遵守需要时间......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很多是我们医生个体不能改变。我所想的从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角度如何减少医疗纠纷。
                                                                 态度
       医疗纠纷引起的因素其实最多的就是服务态度的投诉。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都容易受到生活琐事所累。也许是家庭琐事的烦恼、也许是交通的不顺、也许职称的压力或者其他一些可以影响我们心情的因素,让我们平时文明的习惯和医务服务的细节要求没有做到,让因为生病同样心情不好的患者感受到了我们也许态度的不耐烦、语言的生硬、动作的粗鲁等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时候就埋下了纠纷的引子或者直接就爆发了。而且因为我们态度影响了交流,也就在病史的采集、药物的正确使用、治疗过程的观察、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等重要环节都埋下了隐患,这时候医疗事故的危险就更加可怕了。

                                                                  意识
       包括医疗机构或者卫生系统的医疗纠纷防范意识和个人的防范意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医疗质量核心制度遵守、医疗规范执行、单位工作安排的合理等方面在此不说,主要探讨下个人意识。我们医生个体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意识出来后面说的医疗常规的遵守外,还需要很高敏感性。而这种敏感性需要丰富的知识基础和工作经验。业务知识的扎实对于疾病的处理和预后以及意外就有了很好的前瞻性。工作经验不仅是疾病的处理经验,也包括对于医疗纠纷高危人群的辨别能力。有些所谓的“垃圾人”我们在不违反医疗规范的基础上还是少惹为妙。

                                                                 规范
       遵守诊疗规范,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而且成了我们发生医疗纠纷后的法律依据。诊疗规范包括在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涉及到每个科室。对于医生个体来说,从我们接触到患者的第一时间起,这就是必须要坚持的红线了。即使不是我们服务范围需要转科,我们也要按照“首诊负责制”安全的交接到其他医生。诊疗过程中的规范譬如病历和处方的书写和保存、病情告知、治疗措施的同意书、药物调配和使用、病重通知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地遵守规范。现在我过的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的处理是“举证倒置”,这些规范没有遵守、病历文书没有及时记录,都会导致我们在处理医疗纠纷巨大被动或者就是责任。

                                                                 技巧  
       包括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的技巧和医疗纠纷处理的技巧。很多医疗纠纷我们的医生原则上没有错误,但我们在告知患者或者患者的接受能力出现偏差。俗话说的“一句话别人笑、一句话别人跳”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看了“青年医生”电视剧其中一集,大夫和患者家属在急救前的沟通,让我们都急出汗了。沟通技巧包括在病史采集、病情告知、用药须知、治疗后观察、病情跟踪等各个环节。当然发生了医疗纠纷,这时候沟通技巧也就更非常重要了。万一发生了医疗纠纷我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氛围;我们要有如同身受的角度,仔细聆听,明确患者真实需求;我们的沟通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我们也要有担当责任、纠正错误的勇气,把医疗纠纷也作为我们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契机。但对于无理的指责和需求、甚至是对于医务人员的攻击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也要勇于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卫生行业的尊严。(严永跃)

上一篇:大龙山林场整合项目资源 大力整治景区环境

下一篇:我区贫困人口核查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