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农村饮水民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日期:2015-08-20 11:40:36 来源: 点击:
我区2015农村饮水安全安全工程计划解决该区0.96万农村居民和0.22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涉及25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工程于2015年3月5日开工建设,5月底提前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累计完成土方2.1万方,安装管网26.3km。该区认真探索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村饮水民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切实加强领导,超前谋划工作。区政府及时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工程建设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参建单位职责,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网络体系,将工程建设落实到每一位责任领导、每一个责任单位、每一处工程建设点。区农饮办成立4个联系小组,实行分片负责,加强项目区协调指导工作。
推行网上公示,加强民主监督。工程开工前,及时将牵头责任单位、配套政策、监督方式、项目建设地点、开工及竣工时间、参建单位、投资规模、预期效益等内容在市水利局、区民生网站进行公示,公开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和群众意见。在工程监督检查上,充分调动项目区和新闻媒体的积极性,督促各地搞好工程建设。成立督查小组,跟踪督办监督、严格建设程序,实行包点、包片,定期通报工程建设进度。
严格执行“六制”,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区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集中采购制、资金报帐制和竣工验收制“六制”管理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模式,切实把好工程设计关、施工队伍关、材料采购关、质量监督关、资金拨付关、工程验收关,同时加强对管材管件的进出库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
实施并网整合,确保水质安全。该区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管理企业化、供水服务专业化”的思路,努力推进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进程。多方筹集资金重点实施水质、水压存在问题的乡镇水厂的并网整合工程,同时解决了偏远山区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目前,已完成杨桥、罗岭等乡镇水厂的并网整合工作,保障了10.48万农村居民和1.62万名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加强民生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今年以来,该区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利用“水 法宣传月”、网站、微信平台、现场咨询点等形式,加深广大干部群众对农饮工程政策的了解,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举办农村饮水建设管理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课,组织现场观摩,让学员们熟悉和掌握工程选址、建造、安装、维修等方面知识。同时,加强信息报送,至7月底,省、市民生网站分别采用4、10篇,安徽日报、安庆日报、市电视台均对该区农饮工程进行了报道。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为建好、管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该区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办法和制度,明确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协议,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运行有序和充分发挥效益。(汪卫中)
上一篇:我区成功获批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
下一篇:我区中小学生踊跃参加“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电影观后感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