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征迁一线】幸福“125”的幸福秘诀

日期:2016-08-21 19:05:30   来源:   点击:
   棚户区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安居工程”、“民心工程”。2016年,红光社区348户、13.2万平方米被纳入中山大道北片区棚户区改造范围内。自红光社区征迁指挥部成立以来,由8人组成的“幸福125”工作团队分片包干、团结协作、挂图作战、倒排时间、攻坚克难。截止8月18日,已签订征迁协议330户,开出房票289张,拆除房屋59户。


(幸福“125“晚上召开调度会)

 
    红光社区此次棚改涉及到5个村民组。征迁工作伊始,由街道科干挂帅任指挥部政委,带领5名“两委”干部,2名后备干部开启“5+2”的开挂工作模式,分成5组负责政策宣传、户口认证资料收集、谈判、签订协议等包保工作,成为征迁一线的主力军。“1个政委、2名后备干部、5名’两委’干部,就是我们这个’125’团队的配备和由来。”红光指挥部政委何承海介绍说。何承海作为团队的“总舵主”除了要全盘谋划拆迁事宜,发挥团队“1+1>2”功效外,还要深入群众家中做工作,解决难题,几个月下来,由于辛苦操劳引发了痛风旧疾。“看到政委拖着伤痛的腿还在坚持工作,我们更加有动力了。”队员陈华闯说。据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何承海有一次深夜累得睡着了,说梦话都是在安排棚改拆迁事宜。事后,指挥部工作人员打趣他说,政委想棚改想疯了,做梦都是棚改。虽是打趣,但他们更多的是担心何承海的身体吃不消,多次劝他休息一下。但是何承海却笑笑说:“早一日拆完,老百姓才能早日住上好房子,我是累并幸福快乐着。”


(5月24日红光社区开出2016年棚改第一张房票)
 
    红光社区的居民房大多建于上个世纪,高低错乱,紧密连成一片,最宽的路面仅够一辆汽车通行,而两栋房子之间最窄的距离只剩几厘米。潘国民,是红光社区建新组的居民,他是第一批签协议搬走的人。潘国民原来居住的房子周边环境差,排水沟、粪池的气味一到夏天更是难闻,道路又窄,车子都到不了家门口。在拿到房票的第二天一大早,潘国民父子俩就来到余章宏家中表示感谢。“余书记,要谢谢棚改,要不然我们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住不上好房子。”潘国民父子俩激动地握着余章宏的手说。“听到拆迁群众说谢谢的时候,给我很大触动和鼓励,我作为红光社区的书记,有责任带领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哪怕经常工作到深夜,一想到是为群众幸福着想,我也是幸福的。”余章宏告诉记者。作为幸福“125”团队的“掌门人”,余章宏除了要负责自己包保的几十户拆迁群众外,还要协调各方,甚至还要经常跑腿帮群众找房源,租房子,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燃眉之急。


(幸福“125”团队到群众家做工作)

    陈华闯、苏毅是去年红光社区招聘的两名后备大学生干部。“刚工作就摊上征迁’大事’,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有点吃不消。”陈华闯告诉记者说,“后来,在团队的带领下,学会了如何做群众工作,用对方法沟通了,工作才能越来越顺,尽管经常熬夜,没时间休息,但是我们越战越勇。”在红光征迁指挥部挂着两个牌子,一个是签约总户数,另一个是距离完成任务的倒计时。据了解,红光指挥部坚持“日分析、日报告、日督查、日调度”的要求,每天召开工作例会,汇报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对策,然后再安排部署。“每天看着这两块牌子,我就高度紧张,各个组都在比学赶超,我们也不能落后。”陈华闯说。紧张有序、默契协调的团队精神无疑增加了组织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如果我们哪一组在群众家做工作遇到了瓶颈,就会在征迁微信群里呼叫,请求支援,其他人就会过来帮助协调做群众工作,我们配合十分默契和谐,很幸福。”苏毅自豪地告诉记者。自从加入到棚改一线之后,苏毅每天都忙着收集户口认证资料、跟着谈协议、后勤供应等工作,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期间家里给介绍了几个对象,都没时间去相亲。其他人经常开玩笑说,苏毅是为了父老乡亲的大幸福而自愿舍弃了自己小幸福的典型。
    【记者手记】幸福“125”团队只是奋战在征迁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的一个生动缩影。棚改的的全面胜利离不开每一个干群齐心的努力和坚持。幸福“125”在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征迁时,每天还能上演欢乐颂,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身影。值得怀念的美好岁月都是历经苦难、突破自我的日子,你们的坚持终将美好!(李晶云 陈婷)

上一篇:【征迁一线】我眼中的棚改人

下一篇: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大桥开发区强力推进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