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教育扶贫组合拳 阻断贫困代际传
日期:2018-07-11 16:21:05 来源: 点击:
【 核心提示 】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宜秀区着力构建教育扶贫长效机制,紧扣精准资助、优质均衡、控辍保学三大工作要点,构建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确保贫困家庭学子“一个都不能少”,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成为改善家庭条件的希望和支柱。
精准资助
确保政策范围一个不漏
健全资助台账。宜秀区教育局通过国办扶贫系统、学籍系统查询及各乡镇扶贫工作站确认,健全完善各学段建档立卡在校生台账。向区内所有建档立卡学生家庭发放《宜秀区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宣传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覆盖从学前到高校各个教育阶段。
实施精准资助。通过组织实施各学段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和地方教育扶贫配套政策,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确保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两年以来全区累计落实各类教育资助资金307.3万元,惠及区内建档立卡学生2700余人次。
加强联系沟通。同时,对省外就读的宜秀籍建档立卡学生,由教育局发函至学生就读学校,协商解决学生资助问题,确保学生不因地域原因而产生资助“盲区”。
优质均衡
确保乡村学校一个不差
2015年,宜秀区一次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验收,城镇与乡村、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随后,该区着力夯实事业基础,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办学条件逐年改善。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学校迁扩建、三重一大”三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新建、改扩建48所中小学,新增校舍3万多平米,改造提升运动场11个3.5万平米,新增优质学位近3000个。
师资队伍整体提升。近三年新招聘46名中小学教师,395名校长及教师参与轮岗交流,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师德素养明显提高。
教育品牌越擦越亮。宜秀区全面推行“3+X”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全区有黄梅戏、武术、书法、啦啦操、信息技术、足球等区级及以上特色学校30多所;该区罗岭中心学校关注留守儿童,建设“彩虹桥”亲子互动网络平台,成果荣获省级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库。
控辍保学
确保义务教育一个不少
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该区加大控辍保学督查力度,建立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和帮扶救助机制。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率为0。
实施特殊学生关爱行动。建立义务教育适龄大病及残疾儿童信息台账,聚焦残疾学生入学,着力维护教育公平。对需专人护理、不能到校就读的16名大病及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一生一案”,保证送教送到点子上,让残疾儿童少年通过学习,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改变。保证这些孩子共享优质教育的同时,也把温暖、关爱和希望带给了家庭。
(嵇奕华 刘斌)
上一篇:【安庆晚报】三座公厕 交付使用
下一篇:刘增顺:攻坚破难 以法治的理念诠释百姓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