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汛期, 53岁的刘增顺,又一次闻“汛”而动,第一时间赶赴防汛第一线,对大联圩进行排查并加固修整,对部分有隐患地段进行了砌坝防护,对全村险工险段和危房险房逐组、逐户进行排查。
有着三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刘增顺, 2013年12月从大桥街道办事处调到杨桥镇担任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
三年来,他仅接待的上访件就有60多件,有些多是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但他硬是凭着一股永不放弃的韧劲将每件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刚上任没多久,2014年,在余湾村打造美食一条街,在建设过程中有一座砖厂需要拆除。可是厂主与村委会签订了8年合同,才刚刚经营了2年。刘增顺只好改被动为主动,通过谈心交朋友,耐心解释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在经过2个月的协商后,砖厂老板同意让路了,群众笑了。
在仓房社区村级道路5.5公里拓宽硬化过程中,由于该村历史老大难问题多,刘增顺只好一家一家去协调,对涉及到一户附属房要拆除的调解中,社区工作人员一提到该户,就头直摇心事重重。
刘增顺说:“群众对于修路是明白的,只要干部为老百姓干实事,老百姓会拥护的”。当天晚上,刘增顺带着村干部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通该户工作,主动无偿让出附属房宅基地。
不仅如此,为了一丝不苟把关工程质量,刘增顺早上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走,修路的工人都说:“只要看到他来,也别想偷懒”。有一个工人甚至由于他对工程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都辞职不干了。
在处理鹿山村一个纠纷中,家属以在一家企业上班得重病为由,抬着重症病人堵住工厂大门,要求厂方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等30多万元。刘增顺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带人到现场进行处置,通过调查了解,分别做厂方与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使这起可能影响的恶劣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接到多位村民反映有污水排放影响河流下游群众用水的问题,他带领镇环保办人员到现场调查,群众反映的问题属实,主要是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污水不达标问题,他督促环保办紧急联系设备公司进行处置,检查原因是设备安装存在问题,在他的督促下,用了五天就解决了污水不达标的问题。
刘增顺常说:“老百姓最苦,要求最低,他们是没有办法才来找我们的,所以,老百姓的事,即使再小,也是大事,我们不能漠视,否则,我们就有愧于人民”。
(记者/柯慧敏 通讯员/嵇奕华 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