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直动态 > 正文

宜秀区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日期:2023-08-09 11:22:38   来源:   点击:
       近年来,宜秀区委、区政府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盘活闲置自然资源,把资源变成资产,让土地生金,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交出一张色彩鲜明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盛夏时节,正值桃子成熟时。8月5日,宜秀区鲍冲湖村栗树湾精品生态园,一个个色泽鲜艳的桃子挂满枝头,掩映在翠绿的枝叶间,果香四溢,让人口舌生津……到处是一派令人“桃”醉的景象。
  资源变资产,“包袱”变财富。宜秀区紧扣“五大宜城”,建设“六大宜秀”,实现“五大跨越”,不断努力打造山水名城、怡人福地,立足资源禀赋,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实际举措激活“沉睡”资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迈入了稳定增收的“快车道”,走好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美好宜秀的“赶考路”。
  位于宜秀区北部的杨桥镇鲍冲湖村风景优美,素有“安庆小桂林”之称。鲍冲湖村近年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山场防护压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把闲置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山水上做足文章,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带动村民增收,绘就村美民富“新画卷”。
  “原先这里是长满茅草杂树的荒山荒坡,如今成了鲍冲湖村水果基地,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真大啊!”在栗树湾精品生态园务工的当地村民殷桂银感慨地说。
  2021年来,鲍冲湖村将“栗树湾精品水果采摘园”申报“书记项目”,争取了乡村振兴财政资金110万元,对栗树组的荒地荒坡进行复垦,把荒地荒坡变成了花园、果园。鲍冲湖村采取“村集体自主经营,集中规模种植”的模式,由鲍冲湖村党总支整合土地120亩,村干部对果园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积极自主管园务园。去年果园正式挂果,带动村民务工60人,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一垄垄辣椒,绿得怡人、辣得过瘾;一幅幅“丰”景,秀美如画,引人入胜,宜秀区罗岭镇正在向“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美好愿景阔步迈进。
  罗岭镇姥山社区辣椒种植基地里,同样是丰收的场景——一个个色泽翠绿的辣椒挂满枝头,几十名工人正在田间忙着采摘辣椒,分拣、打包、搬运、装车……
  “这种二荆条辣椒是正宗川菜不可缺少的调料,也是火锅底料、豆瓣、榨菜等调味品的主要原材料,一直受到省内外食品加工企业青睐。”姥山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凯说。
  这般生机盎然的景象,离不开姥山社区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的探索实践。
  2022年,姥山社区盘活40亩闲置土地,种植订单辣椒,亩产6000斤,带动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今年,姥山社区继续盘活闲置土地,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增至160亩,预计今年能为周边村民增收80万元,村级集体增收50万元。
  种好一株椒、振兴一个乡、富裕一方人。2022年以来,罗岭镇紧扣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的目标定位,依托天然资源优势,聚焦“切口小、成本低、见效快、可推广”的产业发展路径,积极对接安徽省徽黔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种植采摘周期长、经济效益好的辣椒品种,通过“基层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共建共赢模式,发展辣椒种植,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新动能。
  “今年来,罗岭镇全镇8个村(社区)同步推进,通过产业聚‘椒’,辣椒产业化发展驶上快车道。”罗岭镇党委副书记罗峰说,目前全镇8个村(社区)共流转闲置土地2125亩种植辣椒,已形成辣椒产业种植的区域化、规模化布局,预计今年能为周边村民增收800万元,全镇8个村级集体增收700万元。
(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方华)

上一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领导到宜秀区调研指导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下一篇:宜秀区:夏季人才夜市招聘会火热出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