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驻”进群众心里 “帮”出幸福硕果
日期:2024-05-06 08:05:56 来源: 点击:
春风拂过山野,地处安徽省安庆市的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的杨亭村生态茶园近千亩茶叶绽出新绿,数十位村民和采茶工穿梭其间,忙着采摘茶叶。这是杨亭村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生动一幕。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派来这么好的驻村干部,他们踏踏实实地为我们办实事……”走进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村民们对驻村工作队赞不绝口。
这支驻村工作队由宜秀区交通局、区委政法委、区档案馆选派的3位干部组成。2021年6月,接过第七批选派驻村干部的接力棒,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查长生和副队长程起彬、队员余陈君到杨亭村驻村任职。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落实这一要求,他们扎根农村听民意,扑下身子解难题,笔尖心尖记民忧,用实际行动诠释驻村的责任与担当,成为杨亭村组织建设的“指导员”、产业发展的“战斗员”、服务群众的“联络员”。
三年里,驻村工作队携手村“两委”及党员群众,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通过突出抓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组织实施产业发展项目等,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杨亭“新画卷”。
“没有什么比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更有成就感,没有什么比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更让人自豪。”回望三年驻村经历,查长生、程起彬、余陈君无不感慨,到杨亭村驻村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与干群同吃同住,浸润在泥土里,逐步推进项目落地,推动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这水乳交融之情,令人难忘。
以党建为引领
全力当好组织建设“指导员”
“‘摇钱树’工程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我们要协助村里,利用春季植树造林的黄金时间,将其与‘千村示范、万村引领’工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掀起村民栽种‘摇钱树’的高潮……”在杨亭村党群活动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查长生和程起彬、余陈君就实施“摇钱树”工程展开交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充分发挥堡垒作用。杨亭村人口903户3360人,村党委辖3个支部,共有党员104名。三年来,驻村工作队抓党建、夯基础,把党的温暖传递到每家每户。
“我们通过上门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听取老党员关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协助村党委细致谋划‘书记项目’‘书记领办事项’内容,先后将野生茶园扩建、露天食用百合种植、蜈山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等确定为‘书记项目’进行推进。”查长生说,此外,驻村工作队着力推进党建引领信村试点工作,与村“两委”精心设计积分兑换方案,把党建成果转化为信用村建设成果,以信用村建设成果促进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被评为全区3A级信用村。
驻村以来,工作队与村“两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开展座谈、研讨等党建活动,三年来上党课8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全村党员讲党章、讲党的方针政策;协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让班子结构更加合理,新发展党员4名,培养后备干部2名,有效充实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
在驻村工作队示范带动下,杨亭村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等,为强村富民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如今,杨亭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是全乡乃至全区交口称誉的“明星村”。杨亭村的喜人蝶变离不开驻村工作队有效拓展党建引领的长度、广度、深度的生动实践。
“我们在驻村工作队的驻村帮扶下、村党委的带领下走上了幸福路。”村里的老党员激动地说,这也是全村党员和村民内心的共识,“人心齐、干劲足,在党组织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好政策扶持下,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
兴产业助发展
全力当好强村富民“战斗员”
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期间,推行“党建引领、乡村联盟、产业联合”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以茶叶、百合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打造“龙山野茶”品牌,推深做实“茶旅、花旅、果旅、文旅、康旅”五旅融合绿色发展。
茶叶是杨亭村的主要产业,如何将其做大做强?工作队思索良久后得出答案——低碳化、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于是和村“两委”讨论后,将茶园扩建作为“书记项目”推进,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新扩建200亩,将全村的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近千亩。同时,购置新的茶叶生产、包装流水线,推动“龙山野茶”被认证为有机茶、绿色食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22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谋划,到外地调研“取经”,种植露天食用百合30余亩。
“当时到外地采购百合种球,正好赶上疫情管控,历尽艰辛才将种球带了回来。本以为当年栽种当年便能收获,哪知道遇到大旱和野猪刨食。”余陈君回忆说,那时真把人愁坏了。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干群在山上截留山泉水,同时采取各种办法提水,解决了干旱的问题。但对野猪刨食百合苗的问题,一时之间束手无策。
工作队开会讨论过,也找过专业技术人员,始终无法在产业发展和保护生态之间找到平衡点。后来是灵机一动,想到了用喇叭播放其他动物的叫声驱赶野猪的方法,十分奏效,这一问题也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2023年,该项目首次获得收益,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真正做到让村集体的“家底”厚起来,百姓的“钱袋”鼓起来。
为解决村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022年,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组织申报并启动蜈山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项目,完成蜈山、团塘、杨屋、长塘四个村民组环境整治,安装路灯约60盏,改厕30户,整治当家塘3口,拦水堰1座;常态化对村组、河道垃圾及时打扫,及时清运,不留死角盲点,始终保持全村水清、岸绿、景美。
三年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群策群力,在完成1500亩高标农田改造后,招商引进易刚智慧农业公司与安徽省农垦集团落户,打造田园观光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奠定基础,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2023年5月,同安徽健之旅公司签约花溪茶谷文旅项目,推进花溪茶谷市场化运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描绘村集体经济增长“新亮点”。
坚持以人为本
全力当好为民服务“联络员”
行走在杨亭村内,村民们对村容村貌的改善提升、急难愁盼问题的快速解决、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增收等交口称赞,自豪与喜悦从心底洋溢而出。这满满的幸福,来自于驻村工作队上门入户的繁忙走访,来自于将饭桌变成办公桌随时随地反复研究问题,来自于出主意解难题的真抓实干……
曾在乡镇工作多年的查长生深知——“驻村就是要‘驻’进群众心里。”2021年6月到村后,他和程起彬、余陈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
“我们和村‘两委’成员一道,分点分片走访脱贫户,开展防范致贫返贫监测排查工作,详细了解脱贫户和村民们的生活状况,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建议,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迅速和脱贫户以及村民建立了联系和感情,也搜集到了一些诉求。”查长生说。
比如,张冲路有多处破损,给村民出行造成不便。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工作队对接联系相关区直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前后不到3个月,便修复了破损路面。由此,既赢得了村民信任,也打开了驻村工作的局面。
三年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优势,向市、区相关部门筹措资金50万元,修缮加固桂涧桥,解决了桂涧、油坊组的安全出行问题;安装2.5公里临崖临水路段的防护栏,解决蜈山、杨屋两条村组道路的安全隐患问题;大中修张冲路,解决了周边60余户村民出行难问题;组织市立医院专家到村开展义诊活动;对接帮扶企业龙山集团,无偿为蜈山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主干道路资助沥青混凝土50万元等,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杨亭村涉及项目多,土地山场流转面积大,问题多矛盾也突出。驻村以来,工作队与村“两委”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不了的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坚决不推脱。
比如,村民们习惯了散养家禽,在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过程中,一时难以适应圈养的要求,矛盾就此产生。工作队和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户一策提出解决方式,最终圆满化解矛盾。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盯紧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烦心事、揪心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办实事,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驻村帮扶工作才能取得实效。”杨亭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程起彬说。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杨亭村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三年无信访,这也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对驻村工作队的认可度。
“今年计划将食用百合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进一步增强百合产业带动经济增长、村民增收的‘引擎’作用。同时,结合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盘活村内的闲置资源,使其焕发新活力。”谈及未来,查长生表示,工作队“接棒”而来,三年里续跑驻村帮扶的“接力赛”。驻村即将结束,工作队将站好“最后一班岗”,发扬驻村工作队的优良作风,使杨亭村更加美丽和谐、产业更加兴旺、群众更加满意。
作者:方华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安徽日报】宜秀公安用“温度”助力企业发展“加速度”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