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2014十大看点之三:兴业富民绘新景 美好乡村入画来
日期:2015-01-20 10:01:31 来源: 点击:
【数字看发展】
10个市级以上示范村及5个区级示范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硬化道路95.5公里、拆除或改造危房30355.5平方米、建排污管道11044米、清淤沟塘77处、栽植各类苗木33000株;
投入资金21458.32万元,其中区财政专项资金1440万元,整合资金12007.02万元,吸收社会资本8011.3万元;
全区有10个村(居)先后进入2014、2015年度省市级美好乡村行列。
2014年,我区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同步启动,梯次推进”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狠抓环境整治,培植精品示范、促进线面拓展,谋划产业发展、强化资金保障,建设初见成效,形象逐渐显现,荣获“安庆市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光荣称号。黄梅村“小理事会带动大发展”的成功做法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省委书记张宝顺专门作出批示,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极大提高了我区美好乡村建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建设幸福家园的热情。
坚持规划引领 注重统筹实施
“不怕干不好,就怕没想好;不怕起步晚,就怕起点低”。美好乡村建设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区按照“3+4+5”梯次推进、点线面结合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龙山凤水,宜秀怡人”主题,将罗岭、五横、杨桥三个乡镇整体按照5A景区来打造。坚持示范带动,做足、做好、做新人与自然相宜、建筑风貌与山水相容、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相承的大文章,全区有10个村(居)先后进入2014、2015年度省市级美好乡村行列。坚持规划引领,10个市级以上示范村及5个区级示范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切实保证从“墙上挂”向“地上物”的转变。坚持战略驱动,宜秀主动,市区联动,共同打造“宜游宜秀”, 促进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业转型发展。围绕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统筹建设农、林、水利、交通、旅游、养老等重点项目,推出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四条“一日游”和一条“二日游”精品线路,并与“安之旅联盟”合作,于12月30日,举行“宜游宜秀”精品线路推介启动仪式,大力宣传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及我区各类资源优势,取得较好反响。
彰显以民为本 打造惠民工程
在宜秀,美好乡村建设并不是政府的面子工程,而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建设成果的最大惠民工程,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注入新的能量和动力。将美好乡村建设与危房改造、沼气池推广、农村改厕、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有机整合,统筹到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建设中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不砍树、不填塘、少拆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成立理事会,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宣传和动员,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以推动产业发展为核心,全力打造农民眼中的美好乡村、百姓心中的安居乐土。
加强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
一条条水泥村道纵横交错,一口口水塘碧波荡漾,一幢幢农家庭院枕水而居,一个个农业基地交错掩映,仿佛让人身在画中,流连忘返。全区深入推进“三清、四改、五化”村庄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硬化道路95.5公里、拆除或改造危房30355.5平方米、建排污管道11044米、清淤沟塘77处、栽植各类苗木33000株、铺植草坪8400平方米、新建公共服务中心10个、卫生室4个、农家书屋8个、室外体育文化场所13处、便民超市7个……引导村民自发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划分卫生责任区,自觉维护村庄生态环境。如今的美好乡村,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突出特色优势 强化产业支撑
特色产业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我区突出“一村一品”,坚持跨二连三,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低附加产品向高附加产品、产量提高向品质提升的三大转变,从过去的农村半年生产半年闲,到现如今天天有事可做,有钱可赚,上班和操持家务、照顾小孩两不误。如五横乡杨亭村利用600亩集体林场建成高标准有机茶园,2014年产茶7000斤,产值突破200万元,带动120多个村民就业;罗岭镇黄梅村引种桂花、茶花、红枫等高档名贵苗木发展观光林业,建立100亩特色葡萄示范基地,并以蓝孔雀养殖发展特色农业;凤溪社区流转山场500亩,重点支持苗木产业基地,发展观光林业,带动农民增收。
创新推进机制 凝聚发展合力。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有效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全区借力、聚力、发力,形成了建设的强大合力。借助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之力,抓住市委将“宜游宜秀”作为市级发展战略的有利机遇,加强与省市级各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对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的支持。聚集区委、区政府关注之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督查调度、召开现场会、印发实施方案等形式,抓建设进度、抓产业支撑、抓特色发展。发挥联系领导帮扶之力。32位区级领导、48个区直单位及众多民营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物资、信息上结对帮扶示范村,形成部门结对帮扶、企业积极作为、社会共同参与服务美好乡村的良好氛围。2014年度共投入资金21458.32万元,其中区财政专项资金1440万元,整合资金12007.02万元,吸收社会资本8011.3万元。(刘琳 叶帅)
上一篇:出席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视察安庆智慧产业园建设情况
下一篇:杨桥镇:森林防火知识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走进花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