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周六的安庆上空,和煦的阳光送来春的暖意,余墩村也迎来了一波祭祖扫墓的高峰。
早上六点钟,余墩村的卡口值守人员已全部到位待命,严防前来扫墓的外来人员带明火上山。8点钟,车流渐渐多了起来,余墩村竖起限制外来车辆通行的标志,所有祭祀及走亲访友人员须一律步行上山。众多车辆涌进村内,最高峰时一个卡口就有60辆以上车辆过往,给村内狭窄的道路带来巨大压力。卡口值守人员纷纷化身成引导员,指引车辆前往空场停靠,保证道路畅通,引导群众有序通行。
我市的殡葬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森林防火也是拥有5600亩山场面积的余墩村的一大挑战。看着村两委班子带领年轻干部热火朝天开展工作,余墩的老党员们也按捺不住,结合“雷锋月”活动,率先在森林公园卡口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起了后勤员,义务服务群众。村两委把老党员们的提议想法在全村所有卡口进行推广,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余敦村的重要卡口之一苏荣华门口卡点距离山脚约一公里路程,正常步行需要十五至二十分钟,为方便回村祭祀的年事已高的老人,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关爱呵护,余敦村在路边沿途设置了好几个临时服务点,提供了板凳、热水、纸杯,供返乡祭祀群众解乏止渴,稍事休息。
一辆挂着合肥车牌的车辆在检查卡口停下,操地道安庆方言的司机告诉检查人员,车上坐有老人和孩子,老人腿脚不便,装有义肢,徒步山路对老人困难很大,希望能够给予放行。村支书向老人解释了限行措施的原因,请老人理解配合工作,针对这一家的特殊情况,护林员唐后春主动请缨用电动车将老人和孩子送往目的地。最后这辆外地车辆按照规定停靠在了指定停车处,体弱的老人和小孩由村内人员亲自护送上山,其他成年人则拿着鲜花步行上山。
还有一位坐本地车辆的群众告诉检查人员,在扫墓结束后,他还要走亲戚,车上载有两袋一百斤重的大米,如果将车停在检查点附近,两袋大米着实让他犯了难。听到这位群众的难题,防火专干江边勇二话不说,将电动车开到车边,把两袋大米和车主一起送到了亲戚家中。类似的事迹在余墩村的防火工作中还有很多,举不胜举。
正是在这种点滴真情、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感化下,返乡祭祖人员对森林防火工作也表现出了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很多群众主动拿下了携带的香纸鞭炮,车辆也自觉前往指定点停靠。对少部分限行措施不理解的群众,经过村干部和余墩村党员的耐心劝导,思想工作也基本做通,将车辆停靠在了指定处。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民所想,解民之难,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我们的百姓也用笑容回应村内工作,用语言称赞党员干部。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为基石,以真诚的服务奉献为杠杆,以群众的理解支持为后盾,余墩村做到了山场无一处火情,百姓无一次红脸。
在当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背景下,在我市殡葬改革的大势下,倡导环保、绿色的文明祭祀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新风尚。文明,不仅仅是老百姓手中的一束鲜花,还是鲜花寄托着的对先人的怀念、对家乡的眷恋,更是拿鲜花的人对改革工作心悦诚服的包容理解。文明就是对干群鱼水情的最好注解。
愿这生机盎然的绿,青山绿水的绿,常驻我们可爱的家乡;更愿这真情奉献、包容和谐的雷锋绿、人性绿飘扬在每个人的心头。这不仅是一份美好的愿望,更是我们共产党员庄严的承诺,与不懈的奋斗目标!(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