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龙灯”积淀了数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期:2015-04-29 14:49:50 来源: 点击:
4月28日,我区罗岭镇花元村举办“胡氏龙灯”灯会。现场参加舞龙活动的人数多达数千人,舞龙人员八十余人,吸引了五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场面非常壮观。
灯会分为化灯仪式、老龙落位、龙游农户三部分。龙灯有龙头、龙身共十二节组成,使用竹器手工扎制成型,然后用五彩纸在上面粘贴各种龙形图案。胡氏龙灯通过龙头、龙尾以“腾”“摔”“闪”“跃”等组合成各种舞蹈动作,相传有七十二套,现传承下来三十余套,主要动作有黄龙出灯、草里寻珠、金盆捞月等。

上午八点灯会开始,现场阵容浩大,锣鼓喧天,每到一户,都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祈愿风调雨顺、生财求子。 灯会上,花元村村民朱贵男说:“这场面人气还差着点呢,过年的时候村民都在家,每次灯会现场人挤人,走都走不开。现如今灯会还靠着我们老一辈撑着,以后可得让村里的年轻人继承发扬这项优良传统文化。”
花元胡氏龙灯始于明末清初,相传有一年发洪水,从长江上游飘来一只龙头和龙尾,龙头上刻有“江西瓦屑埙”字样。胡氏先人遂请回家中,并在练潭河畔建龙王庙,花元胡氏龙灯由此传承下来,历经岁月沧桑,龙尾托子保存到今天,市博物馆即将对其收藏展览。
为了切实保护这项优良传统文化,2009年花元村胡氏龙灯成功申报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区文化馆对灯会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收集大量文字、影像和照片资料,并进行整理归档。成立花元胡氏龙灯灯会组织,设会长一名,主持管理灯会日常事务,建立财务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花元胡氏龙灯保护力度,争取安徽省项目保护。
胡氏龙灯会长胡忠富说:“胡氏龙灯综合了极高的手工技艺和舞蹈艺术,表达了广大群众对龙文化的崇拜和敬仰,寓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作为会长,我一定会全力传承好这项传统文化,永远留存。”(储千千)
上一篇:4月27日安庆晚报不出远门尽览荷兰风情
下一篇:大桥街道外环北路(眉山段)抢抓征迁 决战36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