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迁好故事】被遮住的一个“0”
日期:2015-05-13 07:41:12 来源: 点击:
5月12日上午,在乡村干部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宣传引导下,白泽湖乡先锋村农户路昌明终于改变了主意,在房屋拆迁协议上落笔签字。自此,先锋村51户32栋房屋的拆迁协议签订工作圆满完成。
不久前,当先锋村接到征迁任务,立即在指挥部挂出一幅“我为外环北路大干100天”的红色横幅,立志100天内夺取征迁攻坚战的胜利。但几天之后,横幅被悄悄换成了“我为外环北路大干10天”。仔细一看,才发现横幅并没有换,只是有人故意遮住了最后一个“0”。而这个刻意修改时间的人,就是先锋分指指挥长江贤超。
“征迁不能按时完成,工程项目就不能如期落地,最后的损失不可预估,后果更不堪设想。对征迁工作来说,时间就是最大的敌人。100天太久了,大家必须赶抢时间,10天内完成所有协议签订工作!”江贤超多次在征迁工作会议上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为了加快征地拆迁进度,保障外环北路建设用地,先锋分指对51户征迁户的信息进行全面梳理,针对每户不同情况,研究制定“一户一策”,确保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全体征迁干部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无论男女老少,全部放弃节假日,奋战在一线,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艰巨的任务。
老书记:完成未了的心愿
“征迁我没意见,可是我搬出去了,以后大哥谁来照顾?”还未等村干部开口,征迁户方荒政就已经对上门做工作的老支书汪昔海诉苦了。原来,方荒政的大哥是一位五保老人,一直依靠两个弟弟照顾,如果方荒政搬走了就少了一个人赡养大哥。
汪昔海是先锋村退休的老书记,本来已经赋闲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这次征迁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先锋村两委特意上门请老书记“出山”。
“我当书记时最大的遗憾是没给大家修一条好路,现在政府出钱出力来修路,我一定要完成这个未了的心愿!”听到征迁是为了修路,汪昔海想也没想地答应了“出山”的请求。
离开方荒政的家,汪昔海立即赶到本村方荒政二哥的家,协调大哥的赡养问题。
“我大哥的五保就是您当年给办的,您对我家有恩,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凭着几十年积累的威望和口碑,方荒政的二哥答应老书记暂时单独赡养大哥,等三弟的住房还迁再共同赡养。解决了大哥的赡养问题,方荒政的征迁协议就水到渠成地签好了。
新干部:后退一步就是逃兵
张方志是一个年轻的退伍军人,也是去年村两委换届时选出来的新干部。征迁工作中,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最难进的门他敢进,最难看的脸他敢看,最难做的事他敢做。
“我是一名军人,在我脑海里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后退一步就是逃兵!”在征迁最艰难的时候,张方志夜以继日地投身征迁,连续一周未进家门。父母抱怨他,妻子责怪他,他都默不作声,更不向大家叫一声苦。
为了做细做实群众工作,张方志抓住早、晚农户在家的时机,天一亮就挨门挨户上门谈征迁协议,白天没谈好的晚上又去第二趟,一直持续到深夜凌晨。
“我是新干部,年纪又最小,大家不说我也知道,都会质疑我干不干得了征迁。我一定要证明给大家看,我不仅干得了,还能干得好!”身上的军人品质,让张方志从来不低头、不认输。
女主任:我是先锋村的女儿
“今晚我要去农户家做工作,不能回家给你和孩子做饭了,你自己做吧。”匆匆挂上打给丈夫的电话,先锋村主任王军先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农户家中。
王军先是土生土长的先锋女人,一直热心村里的建设和发展,在村委会勤勤恳恳工作了好多年。在去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中,王军先凭着突出的工作能力脱颖而出,当选为先锋村第一个女村委会主任。
“以前总觉得女干部当个妇女主任就够了,挑大梁的事儿还不是老爷们儿干的。可是我们这个王主任比男人还硬气,能吃苦、能受累,带着我们没日没夜地搞征迁,样样做在我们男人前头儿。” 说起这个女主任,村干部张启扎竖起了大拇指。
都说做女人难,做一个女“村长”的辛劳更是可想而知。为了全心全力地投身征迁,一向有“好媳妇”美誉的王军先只能牺牲家庭,把家里一大摊子事儿都扔给了丈夫。本来就很忙的丈夫只能又当爹又当妈,操持着里里外外的大事小事,忙得焦头烂额。而看到媳妇为征迁累得脱了一层皮,每天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王军先的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又不禁埋怨起来,“你是我家媳妇,天天只知道忙外面的事儿,家里还管不管?”
“对,我是你家媳妇,但我也是先锋村的主任,是先锋村的女儿。大家为什么选我当主任,因为他们知道我干得不比男人差,如果这个时候我退缩了,怎么对得起投票选我的老百姓?”
王军先自称是先锋村的女儿,她把村民的事儿都当作自己的事儿。征迁工作中,她主动了解征迁户生活生产困难,谁认证材料不全,谁证明信息遗漏,谁家租不到房,谁家搬不了家……前前后后的事情她都帮着协调解决,让村民舒舒服服地征迁,高高兴兴地征迁。
(陶效敏 黄敏)
上一篇:我区防震疏散安全演练进校园
下一篇:全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