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老曹拄着拐杖,步履瞒姗,从征迁工作人员的手里接过协议书,震颤的签下他的名字:曹传发。这几天,老曹成为群众讨论征迁工作的焦点人物,一提到大桥街道外环北路(眉山段)征迁,总会让人联想到他。
曹传发是眉山小学的一位教师,将近60岁,临近退休。他在教学岗位38年一直尽职尽业,坚守岗位。这次征迁工作涉及到他家房屋,这本该是个欢喜事,然而实际却变成了老曹心里一块难以抹去的心病。
1990年,老曹还是一个年轻壮实的小伙子,那时眉山小学危楼改造,考虑经济条件原因,就组织学校老师维修房屋,那几天刚好下了几场雨,屋梁有些湿滑。老曹在维修时,不小心一脚踩滑重重的摔到地上,脚踝当场骨折,送到医院医生说这样的情况98%瘫痪。命运待老曹不薄,他没瘫痪,但后大半身必须浑身钢板护体,而且脚后跟无法着力、只能由脚尖抓地。即使这样,他依然执着的行走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言传身教。
因公致残,老曹从没提出任何待遇,只是默默无闻的坚守岗位,不少学生都亲昵的喊老曹为“曹爸爸”。1993年老曹从一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今年老曹的房子面临征迁。但是老曹是公办教师,缴纳了刚满三年的住房公积金,对照文件享受不了40平方米的征迁补偿政策。40平方米房屋,折合市价十几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人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指挥部征迁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讲解,老曹妻子苏家美很强势,“我家老曹傻,我可不傻,这房子我不拆。”
老曹其实也很委屈。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眉山人,家里就这一个住房,拆了后甚至连歇脚的地方都没有。老曹爱人年纪也大了,腰间盘凸出,身体大不如前,经常生病住院。家里还有一子一女,都在合肥打工,儿子三十了还没有成家。这次征迁按照政策全家上下只能补120平米,他自己没有40平米的补偿不说,就连相应的搬迁费、租房费都没。
说到这里,老曹的眼角湿润了。我们能感受老曹心里的复杂、痛楚、无奈,问他最后怎么选择签署协议书呢?他说,外环北路是市级重点工程,我是一名教师总不能因为我这家耽误了大局吧?家人开始都反对我,甚至还说要退还住房公积金,我就给他们讲政策、谈大局,折腾了不少个夜晚才做通思想工作。
有人说老曹是一个不为名利、内心朴素的好人,有人说他是一位坚守岗位、品德高尚的好教师,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没有脑子、脑瓜被驴踢的傻子。面对大家的议论,老曹没有任何辩解,只是默默吸烟。在烟雾缭绕中,我们看到老曹脸上挂着浑浊的泪珠。(陈秀根 储千千 李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