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迁好故事】那一片枫情
日期:2015-05-26 09:05:20 来源: 点击:
白泽湖乡大枫社区,因一棵古老斑驳的大枫树而得名。时光匆匆,枫树逐渐枯萎凋零,已仅存于少数老人模糊的记忆之中。枫树虽逝,而代表着“善良、真挚、奉献”的枫树品格,依旧在大枫人的血脉里静静流淌。
我想做一棵枫树
“有人晕倒了!快打120!”在外环北路拆迁现场,突然从人群中传来急促的呼救声。晕倒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枫社区党总支书记柏加红。
“他太累了!”在医院病床前,大枫社区的干部对讯问病情的医生说。
作为外环北路途经的村居,此次大枫社区承载了艰巨繁杂的征迁任务,该段总长约4公里,征地面积720亩,涉及8个居民组218户,征迁农房115户64栋房屋,拆迁面积20000多㎡。
为了激励全体征迁干部的士气和干劲,身为社区书记的柏加红,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哪家情况最复杂、哪家工作最难做、哪家房子最难拆……他都第一个抢着去干,争着去做。为了签订一户拆迁协议,柏加红夜以继日地想点子做工作,找法子签协议,渴了喝口白开水,饿了吃口方便面,连续三个昼夜守在征迁一线。最终征迁户被他的毅力和精神所打动,签下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拆迁协议。
签完协议后,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但柏加红直接从征迁户家中赶到拆迁现场。由于过度的身体疲劳和严重的睡眠不足,站在现场指挥工作的柏加红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被周围的群众急送到医院抢救,直到深夜才苏醒过来。
柏加红曾说,“我想做一棵大枫树,一辈子守着我们大枫人,大家累了可以靠着树干休息,热了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冷了可以捡些树枝生火,我就静静地待在那里,默默地为大家服务。”
不能让搬走的群众寒了心
五月,万物生长。在浩荡的搬家队伍中,你总能看见一个一瘸一拐的人在忙东忙西,或抬一张桌子,或搬两张椅子,或扛三袋大米,总不见他闲下来的时候。他叫程华松,是大枫社区的征迁干部。征迁不分昼夜的劳累,导致他腰肌盘突出,行走异常困难,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
“程主任你不要忙了,你天天这样,我们怎么过意的去?”看到程华松拖着病体,很多群众都上前阻拦。但每次都是搬完最后一件东西,程华松才停下歇息一会儿。
“征迁不是征完地、拆完房就万事大吉了,群众那么信任我们,住了几十年的房子说搬就搬,这个时候我一定要陪着他们,不能让搬走的群众寒了心。”当妻子劝他请假到医院看病的时候,程华松总是这样说。
重建一个更美丽的家园
74岁的老支书王付祖,是被家人搀着走到大枫分指挥部的。当他颤颤巍巍地在拆迁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新支书柏加红紧紧握着他瘦削褶皱的双手,感谢的话语竟也不由自主地颤抖。
这是大枫社区的第一份农户房屋拆迁协议,可是谁也没想到签下这份协议的竟是老支书王付祖。大家都知道,这栋房子王付祖一家人已经住了几十年,不仅成为了生活的习惯,更成为了感情的纽带。何况王付祖74岁的高龄,让他这个时候搬出去,多少有些于心不忍。
“我们开始都有心理准备,认为王老的协议一定难谈难签,可正在我们想办法的时候,王老却主动带头来签协议。大家始料未及,都被王老的品质打动了。”回忆起王付祖签协议的场景,社区干部唐慧珠说。
“记得这栋房子,是我当村支书那年盖的。那时家里穷,借了亲戚朋友好多钱。房子建成后,一家人心里特别高兴。几十年过去了,这栋房子见证了一大家子的风风雨雨,房子和人已经难以割舍。”话语中,王付祖对房子充满深深的感情。
“但城市要发展,家乡要建设,作为一个老支书,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大局观念我还是有的。不破则不立,只有拆了这些老房子,才能重建一个更美丽的家园。”
说完这些话,王付祖从口袋里掏出房子钥匙,含泪交给了社区干部。
(陶效敏 黄敏)
上一篇:区政协举办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专题报告会
下一篇:区法院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