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美好的岁月】庆祝宜秀建区十周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选登——《十年 春风几多岁》

日期:2015-07-22 15:03:17   来源:   点击:

十年 春风几多岁

作者系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张 箭

此作品获庆祝宜秀区建区十周年“美好的岁月”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

 

  十年特别容易在一个人的身上打上烙印,孩子也许成年,我们可能双鬓花白,父亲已经退休。十年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并不算漫长的时光,十一年前,这里叫郊区,现在看来不算一个大名,更像是那条与城市隔开的的分界线,十年前,它更名作宜秀。

  我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和华兵部长去杨桥拍稿子时的情景,早春三月的鲍冲湖生机勃勃,微风拂过,湖面泛起涟漪,周二的上午,这里没有什么人,很安静,只有莺吟雀鸣。我们拾级而上,忽然他停下脚步,喃喃说:“这里不错。”然后举着摄像机,拍了很久,参天的竹林飒飒作响,后来我从他的镜头里看到不一样的鲍冲湖,纯静美好,光影从叶间撒下,斑驳妖娆。掐指一算,这一幕已经过去九个年头,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习惯叫它的新名字——宜秀。

  我第一次去大桥街道采访的时候,陪我去中心学校的就是陈长宁。后来,他成了坐在我对面的同事,那时他高高瘦瘦的,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还略带羞涩。初来的几个月,我在食堂里常常会被几个阿姨问,你办公室新来的小伙子谈恋爱了吗?我笑着回答她们,人家娃都多大了好吗?不久前,我在电梯里碰到他,突然发现他头发几近花白,心中不禁怅然。

  还有程媛媛,初见她时,她穿着红色的衣裳,眼睛大大的,声音清脆,“你好,我叫程媛媛,我是从白泽湖过来的。”后来我们不仅是同事,也成为很好的朋友,没生孩子之前,我们的共同话题是美食、靓裳,后来,我们的话题是孩子的喜怒哀乐与成长。时间给了我俩最大的恩惠就是那个天使般的孩子。

  十年,他们中的一些人兜兜转转又回到宣传部,有的去了别的部门,但从大的概念上讲我们还是同事,只是不再从事相同的工作。可不管在哪个岗位,他们都入门很快,得心应手,这也许是宜秀人最好的品质,无论工作多难、多新、多重,他们都能够用开拓的思维、创新的方法、不惧前险的决心去完成。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终身为宜秀服务的,这只是第一个十年。假如宜秀是一个乡村诗人,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写一首诗来回望这十年。而我每每和人社局的小严平在一起的时候,就有一种时光错觉,她比我小整整十岁,我非常喜爱她就是因为觉得某些方面我们很相像,我们就好像站在十年长线的两头,能够牵手互望,她是我内心纷繁复杂的呼应者。

  这十年我们的生活品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十年宜秀区也有着日新月异的成长。它越来越有自己的特质,不盲从,不复制;在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精神内核,来指导前行方向;它经历了一些小小的灾难,却更加坚强、果敢;它离城市越来越近,却不会丢掉一些原本身上特有的优秀品质。

  部里在写十周年回顾的时候,把这些年的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收集起来,十年化为一排排整齐的数字摆在面前,它更理性直观的向人们讲述宜秀十年的成长。这是全新的宜秀,我能够感受到它的努力,它的力量,它不可抵档的前行的脚步。

  春天,我带着女儿去花溪茶谷看郁金香和大风车;端午的时候,我们去岱赛湖看龙舟;初夏时分,我们去五横摘杨梅;秋高气爽,大龙山的梨树都结果了;入冬,哪里都在热热闹闹过大年,女儿你想去哪里玩?有次姑娘在杨梅树下,吃的一身都是红红的汁水,她昂着头问我:“妈妈,这里是你上班的地方吗?”我笑着回答:“是啊”她说:“好棒,你上班的地方真好,我很喜欢”对啊,我也喜欢。

  大年初一值班的时候,我站在十一楼的窗边往下看,雨中的广场即安静又寥落,很神奇不是吗?曾经这里荒芜一片,如今那般丰满生机,树林和草地都在积累能量,静候春日到来。这一个十年过去了,我们正整装待发,向更美好的第二个十年前行。

上一篇:白泽湖乡举办组宣工作第一期培训班

下一篇:罗岭:百亩栀子花基地,特色种植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