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区信访局 徐 明
此作品获庆祝宜秀区建区十周年“美好的岁月”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
从天域花园沿着振风大道一路向东,映入眼帘的是苍翠惹人喜爱的绿树和团团簇簇的鲜花,一阵清凉的微风从波光粼粼整治一新的新河吹来,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渐渐地,一幢幢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群呈现出来,不断进出的车辆和行人凸显这里的繁忙,没错,眼前就是坐落在宜秀区白泽湖乡月形社区境内的市政务新区。这里道路宽阔整洁,绿树成排、芳草连片,环境怡人,是安庆市新城建设的亮点和样版。
谁也不会想到,6年前这里还是典型的农村模样,两层或三层的农房宽敞明亮,宽窄不一的石土路弯弯曲曲,村民或是在外务工,或是靠在附近的农田耕作生活,家里的小院子里种几颗果树、养一些花草,日子过得安静祥和。随着市政府决定政务新区东迁至此,这里的老百姓们坐不住了,纷纷表示支持家乡建设,欢迎市政府迁入,主动到指挥部签订征迁协议的群众一茬接一茬,参与当时征迁工作的乡干部江静说:“当时拆迁真的顺利,老百姓们也都希望市政务新区早些建成”。
这里的群众是大度的,他们没有因为当时的拆迁政策收紧而拖延反对,特别是市政府第74号令的初次试行的时候,很多干部预料中的困难并没有出现。当时的拆迁户胡茂才告诉我,政策紧一点无非就是个人利益少一点,拖延和反对拆迁那可是要拖累城市建设这个大工程的,况且大伙儿都明白造楼修路那是造福子孙的好事,在大是大非面前,乡亲们态度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接受政策、配合拆迁。
这里的群众是宽容的,2013年10月市政府各部门陆续开始搬迁,可是绝大多数的拆迁群众还没有分到安置房,在巨大的反差和失落面前,群众依然选择继续依靠组织,相信政府肯定会尽早帮助他们实现安居梦的。
这里的群众是豁达的,2014年初的一天,我在市信访局驻点,碰巧遇到一位在周边搞绿化,进来喝水休息的老大爷,闲聊中我惊喜的知道脚下的位置,就是位大爷居民组的土地。我饶有兴趣的问老大爷,现在还留恋家里的老屋吗。老大爷兴致颇高,扯开嗓门说,没啥好留恋的,这不政府建设需要吗,我们小老百姓肯定支持啊。再说现在不挺好的吗,环境好、交通好,将来还要住进小高层,乡亲就没有不乐意的。眼前虽然没了田地,可国家和村里都有基本的养老保障,闲了还能打打长短工,日子过得还真不错。我给这位大爷逗乐了,也被他善良豁达的心态感动着。
这里的组织变得坚强。2014年乡里通过公开招考、推动跨村任职和“两委”换届,选优配强一帮团结向上的社区干部队伍。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乡党委特别重视月形社区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乡里邓书记亲自担任社区第一书记,重要事情都会亲自过问、到场指导。有一段时间,乡里甚至派出两个工作组驻社区工作,在乡领导和工作组的指导帮助下,这里的组织变得越来越坚强。
这里的干部十分忙碌。2014年夏天的一段时间,我常趁着午休时间去社居委找同学胡康(乡里招考的1名社区后备干部)聊天,可大多时候我只有一个人找个地方纳凉的份,因为很多个中午,乡里来的汪书记总是领着乡村干部围着商量工作。跑上跑下的胡康逮个空,和我解释道:中午哪有休息的时间啊,省运会马上要开,汪书记急的不行了,他常挂嘴边的就是这次工作完不成,就要丢干部的脸,要丢全乡全区的脸,还要丢全市的脸,这段日子他要么带着乡村干部上门做群众的工作,要么就是领着一群人围着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随后胡康眨眨眼俏皮说道,他们领导为省运会、为老百姓搞服务,我得为他们搞服务啊,不得闲啊。我心想,是啊,拆迁量大,时限又急,责任和压力都重于泰山,不由得也为他们捏一把汗。不知道他们做了多少工作,洒了多少汗水,总之省运会开幕的那天,几万现场观众眼见体育中心周边的是整洁的道路、平整的土地、清澈的池塘、鲜艳的花草,还有勤劳朴实厚道的白泽人。后来我打趣胡康,说这次你们估计要受表彰了。胡康摆摆手说,领导们都讲了,关键还是咱们老百姓通情达理,否则就是成天赖在群众家里、任我们说干口水也不顶用啊。我听着,心里五味杂陈,感情还是自己觉悟低啊。再后来,我听说原来市里领导也对这次拆迁工作感到很满意。
现在再轮到我去市里驻点,午休时我不去找胡康聊天了,他可能有他的事情要忙活。我会和很多这里工作的人一样,在周边散散步,因为环境好、景色美、空气新鲜啊。我甚至还会望着社居委后面整洁有序的月形安置房思考,月形社区的新变化,肯定也发生在北部新城、发生在龙山凤水、发生在黄梅胜地、发生在两邓故里。建区10年来,作为城市东进北扩的主战场,宜秀区主动担负起宜城崛起排头兵的重担,这里二十万善良淳朴和勤劳的宜秀儿女一直都在积极奉献、默默付出,在服务大宜城建设的同时,也在日复一日改变着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而月形社区只是一个缩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