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按照“加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注重民生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充分发挥民生水利工程效益”的工作思路,在高标准、高质量新建一批民生水利工程同时,多措并举加强民生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管理机构健全,岗位责任明确。该区民生水利工程均成立了管理机构,明确规定各类人员的职责,建立了安全管理、调度运行管理、巡查检查管理、维修养护、事故处理及报告、资料档案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
二是安全管理有效,日常观测规范。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该区民生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由所在地的政府行政领导担任安全责任人,对工程安全管理负总责,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工程日常检查,定期巡查和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主管部门。
三是维修养护有力,调度运用顺畅。该区民生水利工程按照“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对水库、水闸、泵站等,定期进行养护、定期检修,保持工程设备完整完好。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建设标准,结合工程现场地形地貌情况,优化调度运用方案,综合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四是筹资渠道多元,管护经费充足。该区民生水利工程管护经费以区级财政补助为主,以乡镇(街道)配套、村(居)自筹为辅。同时采用“以林养水”、“以工程养工程”等方式,充实管护经费,保证工程正常、长久运行。
五是设置民生标识,接受社会监督。该区用民主的方式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加强和改进服务质量,实行公开、便民、利民制度,确保群众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惠民政策。该区对各类新建民生水利工程项目设置了民生标牌标识,载明建设单位、投资规模、管理单位和监督电话等内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加大政策公开力度,主动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汪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