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宜秀区:四化同步 融合发展 打造“宜游宜秀”乡村旅游新品牌

日期:2015-08-27 14:11:34   来源:   点击:
    宜秀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山水资源、独特区位是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区围绕“建设安庆大花园、构建宜城大景区”目标,将全区旅游资源整体包装打造,探索以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为重点的“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塑造了“宜游宜秀”乡村旅游新品牌。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将乡村旅游做大做强,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使宜秀区真正成为“宜游”之地。
    产业推进联动化。宜秀区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金和项目资源。成立了高规格的“宜游宜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对兴办农家乐的经营户,政府给予每户5000元的引导性资金扶持。在申报手续和税费政策上,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经营户最大程度的优惠,并针对具体争创工作制定了相关鼓励政策,积极整合全区各类优势资源要素,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合力推进,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产品打造特色化。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的原则,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纳入全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宜秀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结合村庄规划和美好乡村规划以及统筹城乡旅游发展的要求,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示范点和农家乐的布点规划。各乡镇结合地缘条件和资源特色,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依托城市近郊优势,杨桥镇重点发展乡村休闲农家乐和农庄,白泽湖乡重点发展乡村酒店;依托重点景区优势,罗岭镇重点打造景区接待驿站;依托农业资源优势,五横乡重点建设农业休闲观光基地;依托区域政治和文化中心优势,大龙山镇则重点发展社会餐饮和农家旅店。各乡村旅游点积极开发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切实满足了市民近郊游需求。
    规范管理常态化。为加强乡村旅游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该区率先成立农家乐协会和旅游协会,为旅游行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管理,重点旅游乡镇分别制定了《乡村旅游行业守则》或管理制度,重点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经营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经营项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利用各种机会传授旅游基础知识,宣传旅游法规政策,编印了农家乐培训教材,结合阳光工程等,多次开展乡村旅游培训,使全区乡村旅游从业者培训率达90%以上。
    宣传营销多元化。开拓思路,创新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多渠道、多途径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有效整合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重点展示宜秀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及时报道“宜游宜秀”之五横、罗岭、杨桥等系列宣传和专题活动,推出宜秀乡村旅游“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引入市场化机制,有效提升了宜秀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举办了“中国乡村游——万人游宜秀”、宜秀区农家乐美食节、踏青节、采摘节和野生玉兰节、观鸟节、梨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带动了乡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成千上万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体验。“戏乡罗岭”、“醉美五横”、“大美杨桥”、“宜游大龙山”深入人心,乡村旅游热态初显。

     宜游宜秀工作启动以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景区景点雨后春笋,农家乐集聚区初步形成,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势头强劲。全区较为成熟的农家乐经营户有120家、乡村酒店和农家旅馆200多家、乡村休闲场所10多处。现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优秀旅游乡镇3个、最佳旅游乡镇1个,生态旅游村2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3家。2015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83.6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18.36亿元,同比增长30%。 (李 剑  卢惠萍  方 华)

上一篇:安庆电视台刊播我区罗岭镇集中整治集镇环境

下一篇:宜秀区大桥街道芭茅巷社区城市生活e站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