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一线】“对不起家人,但我对得起老百姓”----记杨桥镇螺山村、破罡湖书记张兵
日期:2016-07-08 08:36:18 来源: 点击:
凌晨四点半,一束手电筒光闪烁在大联圩堤上,蚊虫围着手电上的灯光乱绕。张兵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泥泞的圩堤上,他刚刚结束了大联圩应急措施紧急会议,现在又去圩堤上进行巡查,自防汛抗洪抢险以来,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第几个不眠之夜了。
从6月底开始,杨桥镇就屡遭强降雨的袭击,而螺山村、破罡湖社区内堤坝、圩口众多,更是该镇的防汛重点区域,作为这两个村(社区)的书记,张兵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没有理由 一定要死保!”
螺山大团结圩位于菜子湖通江河道旁,围堤全长2.58公里,耕地总面积1100余亩,圩堤的安全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6月29日,镇防指大联圩分指进驻,作为分指一员,张兵每日吃住在这里。
7月3日,连日来的强降雨造成大团结圩圩堤险情和隐患点不断增加,将圩上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张兵又带领应急小分队马不停蹄的对码包抬升提高,划着船在各隐患点间来回奔波。
“张书记,快回去看看吧,你家鱼塘被淹了!”周围的人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连日来没日没夜的战斗让张兵无暇顾及自家承包的鱼塘,暴雨使洪水积满渔塘,漫出塘坝,塘里的鱼顺水游走,再加上来不及运走的鱼粮、机械设备,这场大雨让张兵损失了五百余万。
“顾不了了,自己家已经淹了,不能再让老百姓家淹了。”没有一丝犹豫,顾不上给家里人打个电话,张兵又立即投入了战斗。
“张书记,雨越来越大,船也不够用,估计要保不住了!”抢险队员报告说。“没有理由,一定要死保!”张兵神色坚定。隐患点如何处置,堰梗、堤坡如何防护,多少人砍木桩、打木桩,多少人清杂......张兵来回奔波安排。一天时间,在全体抢险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团结圩共对1200米的堤坝进行加高并进行了两处滑坡抢险。
雨势渐渐变小,大团结圩保住了!
“不称职的儿子”
7月4日上午,又下起了大雨,大联圩2100余人的安全、3900余亩耕地、2800多亩精养鱼塘,牵动着张兵的心。
“立即对所有群众进行转移!”镇防指的命令迅速下达。
当夜,11个村民组540余人全部转移完毕。“张书记,我家鱼塘不会有事吧?”“张书记,要在这里住到什么时候啊?”“张书记,出来啥都没带,晚上怎么住?”螺山小学安置点里,大家围着张兵。
“吃住都会安排好,大家放心,圩口我们一定会保住!”张兵向群众们承诺。安顿好安置点的群众,张兵又抓起钥匙往指挥部驶去。他的母亲已生病住院多日,竟没有去看望过一次,一路上,想着安置点里的老人,记挂起自己的老母亲,“我是个不称职的儿子”,张兵心里十分苦涩。
“对不起家人,但我对得起百姓”
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工作在抗洪的第一线,张兵已55岁了,颈椎一直不好。这几天因为工作过度劳累,嗓子哑了,胳膊也经常抬不起来。母亲住了院,家里受了灾,妻儿仿佛失去了主心骨。没有时间去医院照顾老母亲,没有时间回家处理灾情,当别人问到他家里的情况的时候,张兵只是笑笑,但心里的苦又有谁能说得清?
这就是我们的基层党员,无私地掏出一颗挚诚的心,平时心里装着百姓,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保大家。“我对不起家人,但我对得起百姓!”这是张兵同志的心声,他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写进了抗洪救灾的每个细节里!(金璇)
上一篇:宜秀区:科学果断决策 破堤引流消除油品管线安全风险
下一篇:抗洪救灾献爱心,民营企业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