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杨桥镇:安置点里二三事

日期:2016-07-18 11:29:50   来源:   点击:
无微不至的老大姐——
    从7月2日杨桥镇第一个被安置对象入住开始,杨桥镇民政办主任余月容就在螺山小学安置点扎下了根——安置点成了她临时的家,她成了安置点的家长。
    螺山小学集中安置受灾群众150余人,作为安置点的负责人,既要负责安置人员吃喝拉撒睡,还要负责救灾物资接收发放。安置点的13个房间住得非常满,安置之初工作人员与群众们十几个人住在一起,等工作人员忙到两三点钟睡下了,老太太们却睡醒了开始唠嗑了,大家每天能睡眠的时间非常少,但余大姐依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烧水、择菜、煮粥,在学校临时食堂里已经忙开了!
    安置点里有对老夫妇,老爹92岁,老太83岁,余月容每天都要到教室里多看他们几次,为了他们有个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她向领导极力建议把老人家安置到更舒适螺山敬老院,看着两位老人高高兴兴的住下来,余月容说:“今晚我终于睡个安稳觉了”,可是第二天还是放心不下,电话过去询问老人家在那边吃住及身体情况,并叮嘱敬老院负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服侍好关心好两位老人,缺什么用什么就到安置点来领取。
    安置点里居住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说起和老人们的相处之道,余大姐说:“都说老小孩嘛,你就得像对小孩子一样,连哄带劝,还要常和他们谈心、拉家常,把每个人的脾气禀性就都摸清了,就能个性化特色服务了!”
    虽然余大姐已经53岁了,但她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每每工作36个小时才能回家洗一次澡,面对安置点繁杂的工作,她每天都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取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获得了安置点群众的一致好评。
    她不仅是一位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民政办好主任,更是一位对群众热情、关爱的好大姐,一个将入党誓言写进安置点生活中每一天的好党员。
 
默默奉献的大叔——
    螺山小学安置点里,有一个瘦削的身影,不论在风雨中还是在烈阳下,无时无刻的在忙碌着,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背,多天来大家只见其身不闻其声,直到我们的工作人员中有位同志发出赞叹:“安置点请来的这位小工真是大大的给力啊,最苦最重的活他总是第一个抢着做”,才得以知道这位给力的“小工”是我们杨桥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金云同志。

 
    从安置点成立之时起,金云同志一直和灾民同住在简陋的教室里,为了大家居住的环境舒适一点,他清扫教室、清洗课桌、拼桌椅做成简易的床,替安置的老人铺被子,一直忙碌到半夜,有人劝他早点休息,他说:“今晚肯定是不能睡了,大家都是匆匆而来,指不定还有很多需求呢!”,夜已深,昏暗的灯光下,他一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忙碌着——查看各个教室门窗是否关好,有无点上蚊香,当有群众反映被蚊虫叮咬,他马上三步并做两步的送来了蚊香、灭蚊器和花露水。安置点的第一夜,他的不眠,换来群众们睡得香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随着救灾物资涌往安置点,无论是大米还是折叠床,只要听到货车开来的声音,他总是放下手头的事情,第一个冲在前面拣重的扛,100多张床都是他扛进楼上楼下的教室,安装好,摆放好,累到他吃饭时悄悄的捶打着自己腰背,却无一句怨言,为每个窗户订上窗纱,为每间教室装上落地扇……在安置点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却很少听到他的言语,问他累不累,让他喝口水,他总是笑着摆摆手。
    看着皮肤已经晒得黝黑,略显疲惫的金云大叔,不由得心生敬佩,金云同志——一个在安置点默默奉献的大叔,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事的普通镇直机关干部,在安置点的十来天,他夜以继日、默默无闻的为安置点的每位群众做着点滴小事,把群众的满意当做自己的工作标杆。
 
尽职尽责的第一书记——
     6月末以来的持续强降雨,致使螺山村的两大堤坝水位超警戒线,抗洪抢险形势异常严峻。该村的第一书记金玲同志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迅速启动抗灾应急预案,成立了由20名党员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

 
    金玲是宜秀区财政局下派到螺山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在防汛期间一直驻守在抗洪第一线,身先士卒,和突击队员一起上坝堤,下圩埂,不仅用她瘦弱的肩膀与同志们一起抬沙包,扛抢险物资,还一趟趟的把食物、水送到一线,确保在防汛的一线后勤工作得到保障,且每天夜晚同防汛值班人员上堤查看险情,做到“手到、心到、眼到、脚到”,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任何一个险段,并将巡堤情况做详实记录,夜间与同志们一起到转移村民家中摸底排查,确保“不缺一户、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7月2日螺山村和破罡湖社区的147名受灾群众转移至螺山小学安置,金玲坚持与安置点的群众们同吃同住,及时了解他们的个人家庭情况及当前生活状况,同老百姓促膝长谈,关心他们的需求,鼓励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对受灾群众嘘寒问暖的身影出现在各个角落,她总是微笑着说:“其实,和老人们在一起就是细心、开心加关心,看着每位老人都高高兴兴的,我心里也特别幸福。”
    自强降雨以来,金玲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已经是连续多日没有回家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将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尽心尽力,以全局为重、以使命为重、以灾区人民为重,真真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彰显出一名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储彩琴) 

上一篇:大桥街道:抗洪救灾在行动 卫生防疫保健康

下一篇:爱心志愿者为江堤一线值守人员义务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