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外媒看宜秀】人民网:一个支部一堵墙 一名党员一根桩

日期:2016-07-25 14:53:56   来源:   点击:

    人民网安庆7月25日电(记者 常国水)7月20日,安庆宜秀区长江大堤,骄阳似火。望着缓缓回落的江水,张方志不禁长舒一口气。

从暴雨如注到烈日炎炎,这位“85后”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半个多月了,吃住睡都在大堤上,家也顾不了。尽管如此,身为党员的他仍然选择继续坚守:“水位虽然回落了,但是仍超警戒水位,我们不能撤!”

与张方志一样,坚守在宜秀区长江大堤上还有245名党员。

老党员李亚波是其中一员,他是宜秀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江堤分指临时党委书记。7月3日,安庆市宜秀区暴雨如注,长江水位猛涨,超过了警戒水位。水情就是命令,当晚,各种抗洪力量都上了大堤,临时党委也宣告成立。随后的两天时间里,杨桥、白泽、大桥、菱北4个临时支部、24个党小组也正式成立。

根据组织安排,李亚波挑起了保卫江堤的重担。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李亚波的全部精力都放在防汛抢险上,“不敢离开半步。”

22.81公里,是安庆宜秀区长江大堤的长度,也是李亚波与245名党员的“责任段”。7月20日,记者驱车到这里,坝上不断有人冒着烈日来来回回巡查,每隔约一公里,就能看一个简易的工棚,工棚外,鲜红的党旗格外夺目,这就是一个临时党小组,它们就像一个个战斗堡垒,矗立在空旷的大堤上。

肩负重担之初,李亚波有过担忧:“要想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非常重要,可是这么多人怎么凝聚共识呢?”

后来的行动让李亚波的担心烟消云散,“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上堤后,大家看到滚滚江水,一致觉得保卫江堤就是保卫家园,这就是共识。”李亚波说,除了245名党员,还有千余名群众在大堤一线防汛,“现在是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了。”

张富林是白泽湖乡的村民,防汛一开始,他就自发加入到防守大堤的队伍中来,每年开车到20公里外的菜市场买菜做饭,为防汛人员做好饮食保障,空闲时,他还去巡堤护堤,“我们做的就是在保护自己家,再辛苦也值得!”

回想起7月4日那起险情,李亚波仍心有余悸,当日上午8点,巡堤人员发现江堤有一处管涌,口径长达20厘米,混黄的江水汩汩冒着。“这个管涌口径大,如果不及时处置,后果不堪设想。”险情发生后,一支专家队伍及时赶到,现场指导,科学处置,最终管涌被控制住了。

这段时间以来,江堤分指已经处置大大小小险情数十个,“每一个都做到了及时发现、报告,及时科学处理。”李亚波说,险情的化解得益于统一化、规范化、科学化防汛。

记者在大堤的一处工棚里看到了一份《巡堤查险须知》,多长时间查一次,到哪里查,怎么查,查完如何记录……可谓事无巨细,思虑周全。“有了这些规范与程序,我们干什么怎么干都非常清楚,不会东一榔头西一锤,乱哄哄的。”党员张启扎对此感触颇深。

除此之外,宜秀区江堤临时党组织十分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防汛意见,真正做到科学防汛。

如今,让李亚波颇感欣慰的是,防汛抗洪中的临时党组织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他将此比作“一堵坚不可摧的墙”;而奋战在一线的共产党员就像钉在大堤上的一根根桩子,尽职尽责,无怨无悔。

这段时间,烈日炎炎,28岁的张方志晒黑了,大汗淋漓、蚊虫叮咬已成家常便饭,“我们既是在保卫家园,又是在学习经验,锤炼党性,这些辛苦没有白费!”这位年轻党员的话掷地有声。

“防汛抗洪是场持久战,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宜秀区委书记李顺琪说,宜秀区以党建促防汛,以抗洪抢险的实绩来检验“两学一做”的实效,到目前为止,洪涝灾害没有造成区里人员伤亡,千亩以上圩口没有一处溃破,最大程度减小了损失,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上一篇: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欧阳海来区调研红十字志愿工作

下一篇:娄雪松在全区棚改征迁推进会上强调:不讲条件 不打折扣 不遗余力打赢棚改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