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大桥街道征迁人“初心”驻在棚改一线

日期:2017-07-25 22:12:40   来源:   点击:
点赞!给这支激情满怀的队伍
大桥街道征迁人“初心”驻在棚改一线


 
  这里是宜秀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 宜秀区大桥街道。
  这个身披耀眼荣光的城乡结合部,在经历一次次棚改征迁后,浴火重生。棚户区改造给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托举着宜秀人奋力追赶美好愿景。
  今年5月,大桥街道所涉及的独秀大道二期和外环北路西段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签约,九塘村、太平村和眉山村的640余户棚户区群众迎来了曙光,他们即将告别破旧、简陋的住房,搬进宽敞明亮的住宅小区。
  但是,百姓欣喜的背后,是摆在大桥街道党政班子面前一道道难题: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重重;住户年龄普遍偏大,以老人居多;房源不足,房票难开出……棚改工作之难难以想象。
  不畏艰难,大桥街道吹响攻坚号角。
  踏破坎坷成大道,大桥街道凝聚各方之力,共同推动棚改工作。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把阳光撒进每位涉征户的心里;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棚改工作,一大批党员奔赴一线,让党旗在棚改一线飘扬...... 
 
  责任,让征迁人坚守棚改一线。
  
面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棚改征迁工作,如何攻坚克难?宜秀人的信念是,千难万难,有责任、有担当就不难。
  大桥街道紧扣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主题,回应百姓民生期待,成立各棚改分指,明确了“指挥部领导、街道统筹、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人人搞棚改、个个责上肩”的强大合力。
  棚改现场,没有特殊的领导,没有特殊的干部,全力以赴、全员上阵。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场景:
  大桥街道纪委书记、九塘棚改分指政委汪平,妻子身患重病却无暇照顾,每天夜访征迁户,促膝长谈,用真情融化坚冰。
  九塘村党支部副书记胡广,在送征迁户资料去派出所路上意外摔断左腿,出院后毅然要求回到征迁一线,每天拄着双拐,和同事们一起收集资料。
  九塘村副主任昝建全在今年清明防火期间,脾脏爆裂已摘除,不能过度奔波疲劳的他却每天不分昼夜与征迁户面对面交流,听批评、听建议,解开他们的心结。
  ……
  激情投入,诠释“5+2”、“白+黑”的精神,大桥街道抽调专职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在棚改一线。
  他们是政策“宣传员”。“进百家门、暖百家心、听百家言、问百家计”,了解民意,把握民情,大力宣传棚改的各种惠民政策;
  他们是项目“协调员”。既要清风正气严把政策关,又要着眼现实为征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他们是群众“服务员”。或是不辞辛劳,开着私车陪同征迁户找房看房,甚至长途跋涉,上门服务。或是热心联络远在外地的街坊邻居,帮助答疑解惑。
  90后小姑娘徐青,7月初刚刚通过大桥街道村后备干部招考,7月5日就被分派到眉山棚改分指,从事棚改资料管理工作,中午从来没休息过,每天还要到凌晨2点附近才能回家。“虽然是初次接手棚改工作,没有丝毫经验,我就跟着前辈多学习呗,吃点苦不算什么的。”徐青笑着说。
  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攻坚克难的艰苦任务,大桥街道投入了90后新鲜血液参与棚改。他们自被分派到指挥部以来,主动认真学习棚改政策、补偿标准,为群众算好经济账,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没有人喊过一句苦,叫过一声累。他们放弃了晚上、节假日的休息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考验着这波青涩的90后的意志。
  “人性化”、“亲情牌”、“率先垂范”、“耐心与韧性”,是大桥街道征迁人屡试不爽的“有效武器”。
  43岁的眉山村主任徐绪友,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他算是资历年轻的后辈,但在工作上他却不甘落后,争当先锋。刚刚做完肠道息肉手术的他,每天却忙得不见人影,入户宣传、收集资料、签订协议,和大家一样加班到凌晨。
  “我觉得想做好工作,其实没什么秘诀,就是给拆迁户算好生活账、经济账,让拆迁户得到切实的利益,让他们有房子住,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徐绪友说道。
 
  阳光征迁,给群众交一本明白账。
  
棚户区改造,其本质是征迁户的利益再确定。因涉及的征迁户多,再加之每户的情况各不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征迁对象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格局。大桥街道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实现公平公正、阳光征迁。
  征迁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谁的心里都有一本账,很多群众认为干部家庭肯定会多“沾光”,很多有签约意向的群众都还在观望着,徐绪友打破这个僵局第一个签下了协议。现在,徐绪友家的房子已经成为记忆,而他的棚改工作还在继续,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不忘初心、保持公心的优良作风。
  “不让先签约的少得一分,也绝不让后签约的多得一厘。”一以贯之的阳光征迁,收获了群众的无数点赞。
  三层门,九把锁,大桥街道棚改把干部的权利关进了政策的笼子,也把群众的权益锁进了保险箱。
 
  党建引领,让棚改更有“精气神”。
  
大桥街道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棚改工作,通过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冲在第一线,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棚改征迁的强大力量;发挥党员干部主心骨和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在棚改一线比作风、比能力、比形象、比成效,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员风采。 
  我们看到了大桥街道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情怀。“阳光征迁”敲开百姓家门,便民举措打开群众心房,用行动真真正正兑现了“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做群众贴心人”的承诺。
  我们看到了大桥街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为了干好棚改工作,有的一再推迟婚期,有的三过家门而不入,还有的来回驱车赴外地上门签约……这支充满激情的队伍,义无反顾地奋斗在棚改一线,走遍千家万户、了解千差万别、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坚持公正、公平、公开,这样一支满怀激情、斗志昂扬的队伍,脚下纵有沟壑坎坷,亦可踏成金光大道!
  九塘村徐造福一家8口人,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建的老旧房屋内,周围环境脏乱,没有配套设施。经过入户摸底、房屋丈量、户籍资料收集、政策宣传、户口认证以及签署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协议等环节后,6月底,在棚改指挥部房票组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下,顺利开出房票。
  “我家能拿到167余万元的房票,就盼着早点搬到新房。在拿房票之前,我就看好了楼盘,打算在东部新城买两套商品房,儿子女儿各一套,那里有幼儿园、医院等配套设施,环境特别好。”徐造福高兴地说。
  棚改使普通居民告别低矮破旧的房屋,搬进了条件更好的新房,顺应了民心;棚改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民生情怀,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标志。截止7月25日中午12时,大桥街道2017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共签约198户,完成目标任务的30.65%,新建项目施工单位也已进场操作。

【 编后 】
  汪平、胡广、昝建全、徐绪友、徐青……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位位奋勇当先的先锋队员,他们在棚改工作第一线忠实履行职责,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线征迁人的形象,把党和政府促发展、惠民生的政策带到给棚改群众,让他们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温情七月,花酿清香。夜已深,人已静,大桥街道征迁人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披着夜色,踩着坚实的脚步,继续深入棚改户家中促膝谈心,剖析政策,用真情温暖人心,用耐心赢得民心,用汗水化解矛盾,用实干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为宜秀明天的美丽而不懈坚持。
(嵇奕华  叶帅)
 

上一篇:[安庆日报] 宜秀区五大行动促创建

下一篇:宜秀区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林长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