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献礼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综述之五横乡

日期:2017-10-23 15:06:04   来源:   点击:
砥 砺 奋 进 的 五 横 答 卷
——五横乡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立足新起点、围绕新定位、勇担新使命、实现新作为,大力开创经济建设增速、群众收入增加、城乡面貌增色、发展后劲增强、社会和谐增进的良好生态,建设“发展最快、环境最美、活力最强”新五横。
  五度春秋,岁月峥嵘;五载风雨,沧桑巨变。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五横乡紧紧围绕“生态立乡、文化活乡、旅游富乡、和谐兴乡”的总体思路,与时俱进抓党建,全力以赴谋发展,千方百计保稳定,倾心尽力惠民生,争先进位,创新突破。
  凝聚红色力量,领航绿色发展。五横乡始终坚持“红色”这份纯正的基因色,从红色中来,到绿色中去,以有牌就扛、有旗就夺的豪气,让生态、红色、文化三张牌张张出彩,在绿色发展中一路领航,结出让群众有满满获得感的幸福果实。
 
做先锋、强堡垒,苦练内功

 
  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最大政绩,大力实施“1+3+3”系统工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造在全市叫得响的党建品牌。
  “严”字当头,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实施“深学”工程。利用“两邓故居”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党政班子成员系统学习、深入讨论,并深入实地开展党史党性教育,不断提纯思想境界。实施“除尘”工程。突出人是“关键”,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建立纪委谈心谈话室和党员学习室,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绷紧执纪审查安全弦。实施“楷模”工程。从各项建设一线,选树典型,挖掘提炼闪光点,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学习。
  “实”是关键,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实到支部。抓推动,规范运行。建立“三会一课”定期机制和计划报备制度,对“三会一课”的时间安排提出明确要求,规定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每月召开1次,上党课每季度1次。抓提质,增强实效。建立“1+N”学习模式,把党员活动日、民主议事日、党员志愿服务、党员联系群众等主题活动与“三会一课”有机融合、统筹推进,提升党员参与度。抓督导,形成常态。建立抓基层党建“双包”机制,联系指导科干和党建指导员对驻点村(社区)党建工作负全责,同时建立考学、赛学、督学机制,完善述责、考责、追责制度,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活”在其中,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开展党员“亮身份、看积分”活动。通过亮明身份、志愿服务、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结对帮扶、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等多种方式,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由“宽松软”向“严紧实”转变。构建“派单”服务模式。建立“一人一承诺、一周一活动、一事一积分”制度,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工作台账,记录党员服务时间和项目,纳入党员民主评议,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突出“引领”和“服务”。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服务民生上下功夫,落实文明创建“一线工作法”和“网格化包保体系”,建立扶贫定期走访和问题交办、解决、反馈机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民要富、村要强,发展当头

 
  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借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打造全景宜秀的春风,五横乡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新常态,秉承“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美丽景观,突出产业支撑,依靠科技引领”生态发展理念,精细筛选“书画小镇”的特色优质元素,从前瞻与全局的高度,制定了整体高品质规划方案。蓝图与愿景正按照点线面的节奏成为现实。
  宜秀怡人处,最忆是五横。五个村居错位发展、特色互补,竞相打造“一村一品”,杨亭、曰公、白林的有机茶叶稳产增收,虎山村“金虎山”手工红薯粉丝销路持续扩大,曰公社区杨梅采摘持续走红,五横社区社会化养老效益稳步提升,2016年底,5个村居集体收入均突破20万元。宜秀宜游一路领跑,年俗文化节、郁金香展、杨梅采摘节、邓石如书画节等“四大节庆”创响品牌,乡村一日游风生水起,凝聚了人气、提升了名气,5年累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5年间新增农家乐8家。
  秉承优质资源禀赋,以谦逊的姿态,广学博采众家,敢立潮头对话,以博大的胸襟,笑迎天下客,诚接海内商,抓项目、要建设,全力招大引强,项目建设创新突破。鸿盛生态园、峻泓生态、太古精品苗木庄园、绿丰园杨梅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落户建设,茶叶、杨梅、桂花、果园等特色基地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实现产值收入年递增20%。
 
乡村美、乡风淳,满眼文明

 
  五横乡举全乡之力,集全乡之智,以初心不改、目标不变、力度不减的决心,动员一切力量落实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各项责任,在一线现场看、盯着办、算着干,全员上阵,全速达标。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无论是久居山乡的村民,还是拼搏他乡的游子,无不惊异于村庄的嬗变。昔日农舍已成墅,美而舒适,静谧宜居。
  始终紧盯“全市领先、全省争先”的目标,围绕“中国最美乡村”定位,大力气攻坚、多元化发展、全方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乡5个村(社区)中,建成4个省级示范中心村、1个市级示范村。改造危房700余户,粉刷墙面1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800余盏,建成农民文化广场12处;重点推进五横集镇改造、道路拓宽升级、环卫保洁市场化、农民文化乐园、中心村庄整治等工程,率先在全区实行乡村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建成城区第一家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站;杨白路、五虎路、总五路拓宽升级,22路公交延伸优化,实现全乡联通。“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安徽美丽宜居村庄”、“安徽省森林村庄”等名片纷至沓来,并成功入选国家级生态乡镇典型案例、第三批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对外形象不断提升。
  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关注民生、为民造福的平台和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采取“1+N”的创建方式,始终突出全国文明城市“一创带多建”的作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林长制、河长制等各项工作,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坚持不懈全力推进,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行“一线工作法”,把创建一线作为干部作风锤炼的大舞台,实现工作在一线安排,问题在一线解决,要求在一线达标,民意在一线提升。尤其是今年以来,把五横集镇细分为12个责任段,科干分段包干,机关干部、沿线窗口单位人人肩上有担子,对照文明创建测评体系,及市、区督查反馈结果,列出问题整改清单,实行全程督促、跟踪督办、挂账督办和销号通报制度,找准差距,精准发力,抓在细处,落在实处。
 
民为贵、人为本,增进福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在奔小康的路上,狠抓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力让每一位五横人都不掉队。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精准、协调推进,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仅2017年以来,因地制宜地实施了火龙果、小红米、茶叶、红薯、金银花等特色种植业和以鹅、牛、鱼、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发放补助金额325430元。2016年已脱贫户和2017年未脱贫户全部用上了放心水,发放补助资金13980元。结合过大年、郁金香花展、杨梅采摘等特色旅游业,建立“基地+旅游项目+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旅游带动302人获益。全面完成9户贫困户危房改造11万元资金拨付。发放小额信贷资金951万元,通过户贷企用,每户贫困户可按6%享受分红。贫困村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283公里全面完工。
  此外,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42项,有效地解决了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化养老先行先试,“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影响巨大;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大病医保实行二次补偿;多项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惠及农村老年儿童;积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化,对5所小学进行了改造提升,创办“稼先奖”激励优秀高考学子;切实抓好绿色宜秀工作,森林防火、殡葬改革有序推进;“平安五横”建设扎实有效,圆满完成“六五”普法教育,全面建立乡(村)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工作站),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工作连续获市、区优秀,全乡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不断增强。
  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五横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打造“发展最快、环境最美、活力最强”新五横的目标更加坚定、路径更加清晰、发展更加蹄疾步稳。
  五横,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努力把宏伟的目标变成行动,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苏王平 曹昭律)

上一篇:【献礼十九大】一枝一叶总关情

下一篇:宜秀区第三届教职工乒乓球比赛挥拍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