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城乡的“罗马大道”

对外交通不便,城乡衔接不畅,运输通道少、标准低,服务质量水平落后……这些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也是贫困村脱贫路上的一大阻碍。
近年来,先后实施的村村通、危桥改造等民生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道路交通条件,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道路现状与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不匹配。2016年开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纳入省民生工程,拓宽了村村通的老路,新建撤并村、贫困村较大自然村出行新路,新建、改建提升县乡道路,层层推进、层层畅通,农村道路建设迈入新时代。
畅通路
因为道路破旧,车辆碰擦不断、村民出行颠簸,面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状,宜秀区全长7.8公里的罗湖公路正是如此。
“以前呢,这个路一点都不平,也弯弯曲曲的。车子很难开过去,灰尘漫天。人难走,车子也难开。”宜秀区姥山社区居民袁维亮说道。
为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纳入安徽省民生工程。在全省实施县级公路畅通、乡级公路畅通、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和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安庆市利用三年时间建设农村道路畅通工程8900余公里。自此,安庆市农村交通进入了新时代。
2017年,宜秀区乡级道路罗湖公路的全线贯通,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出行条件。罗岭镇花元村在今年修建了4条道路,共计3.74公里,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了90%;贫困村五横乡白林村也对桐怀路进行了硬化,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实惠。
据了解,2016~2018年我市计划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任务8900余公里。目前2016年已按照计划顺利完成,2017年正在按照既定时点全力推进。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7407公里。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包括县级、乡级、村级畅通工程,村级畅通将辙并村、‘十一五’村村通、贫困村较大自然村畅通纳入其中,从‘神经末梢’到‘主动脉’一一打通,改善路网结构,带动交通发展。”安庆市地方公路局总工程师程东文介绍。
致富路
对外交通不便,城乡衔接不畅,运输通道少、标准低,服务质量水平落后。这些因素制约着农村发展,也成为贫困村脱贫路上的阻碍。“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俗语对于贫困村来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现实。
道路提升,让贫困地区发展面貌得到切实改变,成为脱贫的“助推剂”。这是广大居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变化,也是贫困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深知的道理。
宜秀区白泽湖乡龙华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抓住农村道路通畅工程契机,于2016年硬化完成大咀、罗湾,朱马嘴、棋杆四个村民组约2.88公里水泥道路,共计投资170万元。2017年又完成了6条村组道路2.905公里的水泥硬化,有力改变了贫困村道路交通环境。2017年,宜秀区共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68.9公里,其中乡级道路7.8公里,自然村硬化道路14.76公里,撤并村硬化道路16.21公里,老村道加宽道路29.14公里,真正让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成为了老百姓称赞的民生工程。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近年来,农村公路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省、市政府均将农村公路建设列入民生工程。”程东文介绍,道路通畅了,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畅通的道路也真正成为致富路。
幸福路
区乡道路拓宽、村级道路织密,步步畅通的农村公路网在给农村带来脱贫变化的同时,还改变了农村的消费结构、改变了村容村貌和乡风,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农村网购很方便,和城里差距越来越小。”“小汽车开到家门口,交通越来越方便。”“如今城里有的东西,咱农村也有,生活不比城里差。”……这样的感叹在农村随处可闻。
近几年,随着农村公路网的不断延伸,各类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农家,农村的商品流通速度、市场规模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随着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实施,农村路网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有力解决了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为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扩大消费提供了必要条件。
不仅如此,农村公路的发展还改变了城乡二元结构,缩小了地区差距,有力地助推了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和“三大革命”,农村精神面貌和环境焕然一新,已成为“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连续两年排在省民生工程之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对农村道路的重视。”程东文告诉记者,农村公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要依托农村公路的运输。
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畅通工程的大力实施,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乡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大改善了农民出行和交通环境,对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起到了多方面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乘数效应”和“拉动效应”。
数据显示,目前安庆市拥有农村公路17919公里,其中县道1321公里,乡道1143公里,村道15311公里,专用公路144公里;100%乡镇通上沥青(水泥)路,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100%乡镇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已建成110个农村客运站场、1900多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和招呼站,初步形成“通达通畅、安全有序、监管健全、运输便捷”的农村公路运输网。
(记者/常艳 通讯员/嵇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