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候想书写某一件事物,却感到无从下笔。排除自身原因,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这件事确实太平庸了没有可取之处;二是,书写的对象太宏大太壮观了,而且前人捷足先登,好的词汇都已经拿走差不多了。好比古时候有许多诗人登临黄鹤楼,当看到李白送孟浩然的题诗,觉得自己再怎么写都是画蛇添足,只好收起诗兴走人。
参观红旗渠,我似乎是遭遇到同样的尴尬。面对人类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所谓“高山仰止”,赞叹之余,觉得一切语言文字都是多余的了。
说这些,也许是在为自己眼高手低写不出东西找一个借口。其实,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带给我们的感受、思考和启示还是很多。我在思考,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个方面,红旗渠号称人工天河,世界奇迹,是如此的不平凡,红旗渠的修建,历时十年,战天斗地,艰难困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而另一个方面,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却是最平实无华的十六个字,但是,毫无疑问这十六个字已经是对红旗渠精神最好不过的总结了。比起有些地方,自身平庸,自我画像却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生怕别人记不住,这是一个有趣的反差。又想到在金庸小说里,武功达到化境的人出招往往都是三招两式,化有形于无形,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不是应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道理?
大凡一种精神的孕育,都是先有执着的信念,而后有卓绝的奋斗,有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就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标识,能打动人心,催人向上,能超越时空给人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得知林州人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又提出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谓之“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在我看来,是不是有狗尾续貂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