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宜秀区:产业扶贫+“造血”扶贫 闯出脱贫致富新路子

日期:2019-11-11 15:54:43   来源:   点击:
       近年来,宜秀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民生工程,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全力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开展“造血”式扶贫,引领百姓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正是得益于稻田综合种养扶贫基地的建成,宜秀区杨桥镇螺山村贫困户李玉峰每年有了稳定的收入。李玉峰告诉记者,过去他家里4的亩田,流转后一年租金才1600块钱,日子过得紧巴巴。今年,村里将流转的田地全部实行稻田综合种养,自己在基地养鱼,一年收入相当可观。
       宜秀区杨桥镇螺山村贫困户李玉峰介绍说,以前我家几亩田一年租金只有千把多块钱,现在村里流转过后,并且在这里打工,一年增加收入四五万块钱。宜秀区杨桥镇螺山村党总支书记 张兵说, 我们螺山村在脱贫攻坚这一块,产业发展这一块主要还是发挥做活水文章,利用我们当地的优势的资源,来带动我们85户的贫困户就业和创业。
       脱贫攻坚以来,螺山村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新模式,流转低洼水田1700多亩,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稻虾连作”、“特色池塘养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带动就业脱贫的同时,贫困户实现收益分红。
       宜秀区杨桥镇螺山村党总支书记 张兵说,  我们今年由于把这个稻田综合种养和特种水产养殖这一块创造的利润提取了11万,分配到我们85户贫困户头上。
       产业扶贫,拔去了“穷”根。而“造血”扶贫,则实现了稳定增收。在宜秀区杨桥镇杨桥社区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在为无菌手术衣有序地作业,让不少当地的贫困户在家门口也能挣上钱。宜秀区杨桥镇杨桥社区贫困户 王美丽说, 我带着我女儿,以前在家里干农活,也挣不到几个钱,生活很苦,自从办了这个厂,生活有了改善,经济上也宽裕了一点,一个月也能挣到两千左右。宜秀区杨桥镇杨桥社区扶贫车间负责人朱攀峰说, 他们贫困户在我这里,最高的一年能拿到3万块钱,少的他们也能拿到2万块钱,在家里也照顾着家。
       为改变产业扶贫单一现状,宜秀区经过深入调研谋划,在每个乡镇(街道)着力打造“一镇一园”扶贫产业园,每个园区按照投资规模3000万元建设,带动全区70%以上贫困户,通过“育主体、强带动、保持续”,拔去了“穷”根、实现了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1%。
(方华 邹星星)

上一篇:宜秀区举办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下一篇:宜秀区重点项目调度会召开